细切银丝脍,新尝玉版羹
细切银丝脍,新尝玉版羹释义
【细】《廣韻》蘇計切《集韻》《正韻》思計切,音壻。《說文》作。微也。《類篇》隷作細。《玉篇》小也。《書·旅獒》不矜細行。《註》輕忽小物。《左傳·襄二十九年》其細已甚。《註》譏其煩碎。又《北史·源思禮傳》何必大子細也。
【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千結切,音竊。《說文》刌也。从刀,七聲。《廣韻》割也,刻也。《爾雅·釋器》骨謂之切。《註》治骨器。《禮·內則》聶而切之爲膾。又迫也,急也。《禮·禮器疏》祭祀之事,必以積漸敬愼,不敢偪切也。又愨實也。《後漢·馮衍傳》明君不惡切愨之言。又《揚雄·長楊賦》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切。《註》師古曰:切,要也。又《史記·扁鵲傳》不待切脈。《註》切,按也。又《韻會》譏切也,剴切也。又《韻會》反切。一音展轉相呼謂之反,亦作翻,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切謂一韻之字相摩以成聲謂之切。又《前漢·外戚
【银丝】。明张煌言《己亥冬末立春用杜韵》:“寂寞两京寒玉琯,萧疎双髩点银丝。”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一:“他的稠密的黑头发里,已经有些银丝了。”
【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外切,音儈。《說文》細切肉也。《玉篇》肉細切者爲膾。《釋名》膾,會也。細切肉令散,分其赤白異切之,已,乃會合和之也。《韻會》肉腥細者爲膾,大者爲軒。《禮·曲禮》膾炙處外。又《博雅》膾,割也。又《廣韻》魚膾。《詩·小雅》炰龞膾鯉。又《韻會》國名。堯欲伐宗膾。宗膾,小蕃國。 《集韻》或从魚。鱠。
【新】〔古文〕《唐韻》息鄰切《集韻》《韻會》斯人切《正韻》斯鄰切,音辛。《說文》取木也。又《博雅》初也。《易·大畜》日新其德。《書·胤征》咸與惟新。《詩·豳風》其新孔嘉。《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又《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又姓。《晉語》新穆子。又複姓。《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又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又《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又《韻補》叶蘇前切。《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
【尝】《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音常。《說文》口味之也。从旨,尙聲。《詩·小雅》嘗其旨否。《前漢·郊祀志》百鬼迪嘗。《註》師古曰:嘗謂歆饗也。又《廣韻》試也。《戰國策》疑則少嘗之。《史記·越世家》請試嘗之。又《張耳餘傳》先嘗秦軍。又《廣韻》曾也。《論語》嘗從事於斯矣。又《玉篇》祭也。《爾雅·釋天》秋祭曰嘗。《註》嘗新穀。《詩·小雅》禴祠烝嘗。又《廣韻》姓也。《風俗通》孟嘗君之後。《玉篇》同甞。《集韻》或作。
【玉版】亦作“玉板”。1.古代用以刻字的玉片。亦泛指珍贵的典籍。《韩非子·喻老》:“周有玉版,紂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费仲来求,因予之。”《史记·太史公自序》:“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图籍散乱。”裴駰集解引如淳曰:“刻玉版以为文字。”2.特指上有图形或文字,象征祥瑞、盛德或预示休咎的玉片。晋王嘉《拾遗记·唐尧》:“帝尧在位,盛德光洽,河洛之滨,得玉版方尺,图天地之形。”《晋书·慕容儁载记》:“初,石季龙使人探策於华山,得玉版,文曰:‘岁在申酉,不絶如綫。岁在壬子,真人乃见。’及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