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泉兼轻冰,沮洳栈道湿
细泉兼轻冰,沮洳栈道湿释义
【沮洳】低湿之地。《诗·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孔颖达疏:“沮洳,润泽之处。”唐柳宗元《零陵三亭记》:“零陵县东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汚涂。”林纾《记九溪十八涧》:“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渟蓄犹见沙石。”2.指低湿。晋左思《魏都赋》:“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芜秽。”《新唐书·韩全义传》:“遇贼广利城,方暑,地沮洳,士皆病癘。”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四日》:“昔城中沮洳之地颇多积水,自营此沟,而民不苦卑溼,秽气亦有所渫,始少疾病。”典
【栈道】绝处傍山架木而成的一种道路。《战国策·齐策六》:“﹝田单﹞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於城阳山中。”《史记·高祖本纪》:“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輒烧絶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司马贞索隐引崔浩曰:“险絶之处,傍凿山巖,而施梁为阁。”唐赵氏《杂言寄杜羔》诗:“梁州秦岭西,栈道与云齐。”杨朔《“走进太阳里去”》:“从成都往宝鸡去,自古是有名的栈道。”2.飞阁间相连通的复道。《淮南子·本经训》:“大构驾,兴宫室,延楼栈道,鸡栖井榦。”高诱注:“栈道,飞阁复道相通。”
【湿】〔古文〕《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音沓。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音與溼同。《說文》幽溼也。或作濕。又《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詩·小雅》其耳濕濕。又鄂合切,音。濕隂,漢侯國名。又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 《通雅》濕溼漯顯以形相借。《集韻》漯濕三字同。水出鴈門。○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蓋濕乃漯本字也。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细】《廣韻》蘇計切《集韻》《正韻》思計切,音壻。《說文》作。微也。《類篇》隷作細。《玉篇》小也。《書·旅獒》不矜細行。《註》輕忽小物。《左傳·襄二十九年》其細已甚。《註》譏其煩碎。又《北史·源思禮傳》何必大子細也。
【泉】〔古文〕洤《唐韻》疾緣切《集韻》《韻會》從緣切《正韻》才緣切,音全。《說文》水原也。象水流成川形。《易·蒙象》山下出泉。又《爾雅·釋水》濫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縣出。縣出,下出也。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又同出異歸曰肥泉。《詩·衞風》我思肥泉,兹之永歎。又醴泉。《禮·禮運》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又泉有光華曰榮泉。《前漢·郊祀歌》食甘露,飮榮泉。又瀑布曰立泉。《班固·終南山賦》立泉落落。又州名。《廣輿記》周時爲七閩地,隋曰溫陵,唐曰泉州。又天泉,星名。《甘氏星經》天泉十星,在鼈東。一曰大海,主灌漑溝渠之事
【兼】〔古文〕《唐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音縑。《說文》幷也。从手禾。兼持二禾也。《徐曰》會意。秉持一禾,兼持二禾。可兼持者,莫若禾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前漢·王莽傳》縣宰缺者,數年守兼。《註》師古曰:不拜正官,令人守兼也。又姓。《韻會》衞公子兼之後。
【轻冰】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太簇正月》:“飘颻餘雪,入簫管以成歌;皎洁轻冰,对蟾光而写镜。”唐杜甫《龙门镇》诗:“细泉兼轻冰,沮洳栈道湿。”清袁枚《残雪》诗之三:“敢横要路招人扫,且学轻冰著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