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别馆淹留处,卜筑东山学谢家
诗句 | 读音 |
---|---|
卜筑东山学谢家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九麻 拼音: bǔ zhùdōng shānxuéxiè1|0|0 |
昔人别馆淹留处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xī rénbié guǎnyān liúchǔ|chù |
昔人别馆淹留处,卜筑东山学谢家释义
【卜筑】建筑住宅,即定居之意。《梁书·外士传·刘訏》:“﹝刘訏﹞曾与族兄刘歊听讲於钟山诸寺,因共卜筑宋熙寺东涧,有终焉之志。”唐孟浩然《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诗:“卜筑依自然,檀溪不更穿。”《明史·唐顺之传》:“﹝唐顺之﹞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餘年。”清赵翼《华峒》诗:“他年拟抽簪,卜筑於此寄。”汉
【东山】1.《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朱熹集传:“东山,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玉汝有爱妾刘氏,将行,剧饮通夕……刘贡父,玉汝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嫖姚不復顾家为,谁谓东山久不归。’”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2.《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赵岐注:“东山,盖鲁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鲁地。宋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3.据《晋书
【学】《唐韻》胡覺切《集韻》《韻會》《正韻》轄覺切,音鷽。《說文》覺悟也,本作斆,篆作學。《增韻》受敎傳業曰學。朱子曰:學之爲言效也。《詩·周頌》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書·說命》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于古訓,乃有獲。《禮·學記》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又學校,庠序總名。《禮·王制》天子命之敎,然後爲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頖宮。又姓。見《姓苑》。又叶許旣切,音戲。《前漢·匡張孔馬敘傳》樂安裒裒,古之文學。叶下司,司音細。又叶後
【谢】《唐韻》辭夜切《集韻》《韻會》《正韻》詞夜切,音榭。《說文》辭去也。《廣雅》去也。《楚辭·九章》願歲幷謝與長友兮。《註》謝,去也。又《正韻》絕也。《史記·儒林傳》謝絕賔客。又《增韻》退也,衰也,彫落也。《南史·範縝傳》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減。《淮南子·兵略訓》若春秋有代謝。又《類篇》告也。《前漢·餘傳》厮養卒謝其舍。《晉灼註》以辭相告曰謝。又《韻會》拜賜曰謝。《前漢·張安世傳》安世嘗有引薦,其人來謝。安世以爲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又《正字通》自以爲過曰謝。《禮·檀弓》從而謝焉。《史記·項羽紀》旦日不可不蚤
【家】〔古文〕《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加。《說文》家居也。《爾雅》戸牖之閒謂之扆。其內謂之家。《詩·周南》宜其室家。《註》家謂一門之內。又婦謂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又一夫受田百畝,曰夫家。《周禮·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註》有夫有婦,然後爲家。又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左傳·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將在家。又天家,天子之稱。《蔡邕·獨斷》天子無外,以天下爲家。又居其地曰家。《史記·陸賈傳》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又著述家。《前漢·武帝紀》表章六經
【昔人】前的人。《管子·小匡》:“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雒出书。”宋秦观《和裴仲谟摘白须行》:“所以梵志云:昔人已非昔。”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昔人云:画鬼魅易,画狗马难。”
【别馆】行宫;别墅。《史记·李斯列传》:“﹝始皇﹞治离宫别馆,周徧天下。”《晋书·隐逸传·戴逵》:“吴国内史王珣有别馆在武丘山,逵潜诣之。”唐白行简《李娃传》:“翌日,命驾与生先之成都,留娃於剑门,筑别馆以处之。”郭沫若《虎符》第一幕:“信陵君邸之庭园,后右为园中之别馆。”2.客馆。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三日哭於都亭,三年囚於别馆。”典
【淹留】羁留;逗留。《楚辞·离骚》:“时繽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宋贺铸《浪淘沙》词之四:“为问木兰舟,何处淹留?”明张居正《答中元高相公书》:“计来岁春夏间,乃得乞归,拟过梓里,当作一日淹留。”清孙枝蔚《无言病起见遇》诗之一:“莫更还人拜,淹留且考槃。”孙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章:“经过了令人难忍的淹留,这不死的骷髅才算死绝。”2.隐退;屈居下位。《楚辞·九辩》:“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三国蜀诸葛亮《诫外生》:“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
【处】《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