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屯田戍兵处,今人阡陌连丘墓
诗句 | 读音 |
---|---|
今人阡陌连丘墓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jīnrénqiān mòliánqiū mù |
昔人屯田戍兵处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xī réntún tiánshùbīngchǔ|chù |
昔人屯田戍兵处,今人阡陌连丘墓释义
【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又《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 从亼會意。,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阡陌】1.田界。《史记·秦本纪》:“﹝商鞅﹞为田开阡陌。”司马贞索隐引《风俗通》:“南北曰阡,东西曰陌。河东以东西为阡,南北为陌。”《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如今大户田连阡陌,小民无立锥之地。”徐迟《狂欢之夜》:“山的那一面又是千顷万顷的黄金的熟稻田。山峰成了大地田园中的阡陌。”2.泛指田间小路。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下》:“又聚会祀西王母,设祭於街巷阡陌,博奕歌舞。”晋陶潜《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清唐孙华《春日病中杂咏》之五:“却羡田间多野老,往来阡陌杖藜轻。”茅盾《水藻行》一:“河流弯弯
【连】《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說文》員連也。《玉篇》合也,及也。《廣韻》續也,還也。《集韻》屬也。《正韻》接也。《詩·大雅》執訊連連。《朱傳》屬續貌。《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齊語》四里爲連,十連爲鄕。《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又姻親爲連。《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又黏鳥曰連。《淮南子·覽訓》連鳥于百仞之上。又連尹、連敖,皆楚官名。《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又連山,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
【丘墓】·范雎蔡泽列传》:“楚王封之以荆五千户,包胥辞不受,为丘墓之寄於荆也。”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十五:“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冈。”唐薛用弱《集异记·萧颖士》:“须臾款伏,佐验明著,皆云:‘我之发丘墓,今有年矣。’”
【昔人】前的人。《管子·小匡》:“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雒出书。”宋秦观《和裴仲谟摘白须行》:“所以梵志云:昔人已非昔。”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昔人云:画鬼魅易,画狗马难。”
【屯田】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商屯之分。《汉书·西域传下·渠犁》:“自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明焦竑《焦氏笔乘·营田》:“若屯田,则咸屯兵为之,赵充国、邓艾、羊祜皆是也。故云屯田。今江南民租官田者,皆名屯田。”续范亭《如是我闻》诗:“农场马场造纸厂,屯田牧畜兼工业。”2.指屯田者所耕之田。《元典章新集·户部·职田》:“将屯田、营田、职田一体科徵。”参阅《文献通考·田赋七》。3.专司屯田
【戍】《廣韻》傷遇切《集韻》《韻會》春遇切,輸去聲。《說文》守邊也。《爾雅·釋言》遏也。《註》戍守,所以止寇賊。《廣韻》舍也。《詩·小雅》我戍未定。又《正韻》殊遇切,音樹。義同。
【处】《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