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色如蓝照舳舻,越王金璧献姑苏
诗句 | 读音 |
---|---|
越王金璧献姑苏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uèwáng|wàngjīn bìxiàngū sū |
溪色如蓝照舳舻 | 平仄:平 仄 平 仄 平 平 拼音: 1sèrúlánzhàozhú lú |
溪色如蓝照舳舻,越王金璧献姑苏释义
【越】〔古文〕《廣韻》《集韻》《韻會》王伐切,音粵。《說文》度也。《玉篇》踰也。《易·繫辭傳》雜而不越。《註》各得其序,不相踰越。《禮·曲禮》戒勿越。《疏》戒愼毋得踰越。又《書·太甲》無越厥命。《傳》越,墜也。《左傳·僖八年》恐隕越於下。《註》隕越,顚墜也。又於也。《書·高宗》越有雊雉。《傳》越,於也。《詩·風》越以鬷邁。《傳》越,於也。又遠也。《書·泰誓》予曷敢有越厥志。《註》越,遠也。又瑟下孔爲越。《儀禮·鄕飮酒禮》二人皆左何瑟,後首挎越。《註》越,瑟下孔也。《禮·樂記》淸廟之瑟,朱絃而疏越。○按《儀禮》《
【金璧】1.黄金和璧玉。《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鉅者,齐之居士;孱者,魏之居士。齐魏之君不明,不能亲照境内,而听左右之言,故二子费金璧而求入仕也。”唐沉亚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而戎臣以自入士卒虚名占籍者十五,不啻日夜飞金璧,走银繒。”明陶宗仪《辍耕录·特健药》:“御府之珍,多归私室。先尽金璧,次及书法。”2.薄金制成的椽头圆形饰物。《文选·班固<西都赋>》:“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璫。”李善注引韦昭曰:“裁金为璧,以当榱头。”明高明《琵琶记·寺中遗像》:“佛殿嵯峨耀金璧,回廊繚绕画丹青。”
【献】《篇海》同獻。《字彙》俗獻字。(獻)《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建切,音憲。《說文》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从犬,鬳聲。《禮·曲禮》犬曰羹獻。又《廣韻》進也。《爾雅·釋詁》享獻也。《疏》致物於尊者曰獻。《周禮·天官·小宰》膳獻。《註》膳獻,禽羞俶獻也。又《膳夫》王燕飮酒,則爲獻主。又《書·益稷》萬邦黎獻。《傳》獻,賢也。《論語》文獻不足故也。又《爾雅·釋言》獻,聖也。《諡法》聰明叡哲曰獻。知質有聖曰獻。又《爾雅·釋天》太歲在亥曰大淵獻。又姓。《風俗通》秦大夫獻則。又《集韻》桑何切,音娑。酒尊名,
【姑苏】亦作“姑胥”。1.山名。在江苏省吴县西南。《史记·河渠书》:“上姑苏,望五湖。”《淮南子·人间训》:“﹝越王﹞甲卒三千人,以禽夫差於姑胥。”参阅宋范成大《吴郡志》、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吴县》。2.指姑苏台。《国语·越语下》:“吴王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姑苏。”韦昭注:“姑苏,宫之臺也,在吴閶门外,近湖。”《史记·吴太伯世家》:“越因伐吴,败之姑苏。”司马贞索隐:“姑苏,臺名,在吴县西三十里。”《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吴兴姑苏而灭。”李贤注:“姑苏臺一名姑胥臺。”明梁辰鱼《浣纱记·谋吴》:“
【溪】《廣韻》苦奚切《集韻》《韻會》牽奚切。與谿同。《說文》山瀆無所通者。又水註川曰谿。 《廣韻》或作磎。
【色】〔古文〕《廣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音嗇。《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禮·玉藻》色容莊。《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註》以形貌求之也。又采色。《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又色慾。《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傳》色,女色。《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又物景亦曰色。《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
【蓝】《唐韻》魯甘切,音籃。染靑草也。《詩·小雅》終朝采藍。《周禮·地官·掌染草註》染草藍、蒨,象斗之屬。《通志》藍三種:蓼藍染綠,大藍如芥染碧,槐藍如槐染靑。三藍皆可作澱,色成勝母,故曰靑出於藍而靑於藍。又《古今注》燕支,中國人謂之紅藍。又《說文》瓜苴也。又《酉陽雜俎》藍蛇,首有毒,尾能解毒,南人以首合藥,謂之藍藥。又鳥名。《爾雅·釋鳥》秋鳸,竊藍。《註》竊藍,靑色。又濫也。《大戴禮》文王官人,藍之以樂,以觀其不寧。又地名。《晉語》三卿宴于藍臺。又山名。《水經注》新河出令支縣之藍山。又水名。《杜甫詩》藍水遠從
【舳舻】尾的并称。多泛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汉书·武帝纪》:“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艫千里,薄樅阳而出。”颜师古注引李斐曰:“舳,船后持柂处也。艫,船前头刺櫂处也。言其船多,前后相衔,千里不絶也。”晋郭璞《江赋》:“舳艫相属,万里连檣。”明梁辰鱼《浣纱记·谋吴》:“江檣輳舳艫,海雉环楼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