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罗衣裳照映,尽蹙金、孔雀麒麟
诗句 | 读音 |
---|---|
尽蹙金、孔雀麒麟 | 平仄:仄 仄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jìn|jǐncù jīnkǒng quèqí lín |
绣罗衣裳照映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xiùluó yīcháng|shangzhào yìng |
绣罗衣裳照映,尽蹙金、孔雀麒麟释义
【尽】《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又姓。見《萬姓統譜》。又《
【蹙金】一种刺绣方法。用金线绣花而皱缩其线纹,使其紧密而匀贴。亦指这种刺绣工艺品。唐杜甫《丽人行》:“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五代和凝《山花子》词:“星靨笑偎霞脸畔,蹙金开襜衬银泥。”宋杨万里《中秋月长句》:“黄罗团扇暗花纹,蹙金突起双龙凤。”2.比喻文辞完美充实、无懈可击。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张登长於小赋,气宏而密,间不容髮,有织成隐起往往蹙金之状。”典
【孔雀】。头上有羽冠。雄鸟颈部羽毛呈绿色,多带有金属光泽。尾羽延长成巨大尾屏,上具五色金翠钱纹,开屏时如彩扇,尤为艳丽。雌鸟无尾屏,羽色亦较差。产于热带,在我国仅见于云南。可供观赏,羽毛亦为装饰品。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啸而长吟。”汉刘向《说苑·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唐沉亚之《为人撰乞巧文》:“假文羽於孔雀兮,而使擅夫佳丽。”宋孙光宪《八拍蛮》词:“孔雀尾拖金线长,怕人飞起入丁香。”钟宽洪《你
【麒麟】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管子·封禅》:“今凤凰麒麟不来,嘉穀不生。”宋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麒麟地上行。”郭沫若《屈原》第三幕:“你们要听那妖精的话,说凤凰是鸡,说麒麟是羊子,说龙是蚯蚓,说灵龟是甲鱼。”2.比喻才能杰出的人。《晋书·顾和传》:“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人也。’”3.见“麒麟阁”。4.见“麒麟殿”。
【绣】《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救切,音秀。《說文》五采備也。《釋名》繡,修也,文修修然也。《書·益稷》黼黻絺繡。《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五采備,謂之繡。又姓。《姓氏急就篇》漢有繡君實。又《集韻》先彫切,音蕭。《類篇》綺屬。《詩·唐風》素衣朱繡。《箋》繡,當爲綃。《韻補》當讀如肖。漢典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五采備,爲之繡。〕 謹照原文爲之改謂之。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五采備,爲之繡。〕 謹照原文爲之改謂之。
【罗衣】丝织品制成的衣服。汉边让《章华赋》:“罗衣飘颻,组綺繽纷。”三国魏曹植《美女篇》:“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唐杜甫《黄草》诗:“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溼罗衣?”明周在《闺怨》诗:“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典
【裳】《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正韻》陳羊切,音常。《說文》下帬也。《釋名》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詩·邶風》綠衣黃裳。《禮·曲禮》暑無褰裳。《揚子·方言》惜乎衣未成而轉爲裳也。《集韻》本作常。
【照映】照耀辉映。《晋书·食货志》:“车如流水马若飞龙,照映轩廡,光华前载。”宋洪迈《容斋续笔·颜鲁公》:“颜鲁公忠义大节,照映今古。”清褚人穫《坚瓠补集·题艺祖像》:“元世祖闻而召见之。子昂丰姿如玉,照映左右。”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那火把的亮光慢慢地迫拢崖上来了,把涧流照映得一片微红。”2.照应;映衬。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於埋伏。”李大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中国的学术思想,都与那静沉沉的农村生活相照映,停滞在静止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