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命且随牒,候时常振缨

休命且随牒,候时常振缨

诗句读音
候时常振缨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hòu shí2zhèn yīng
休命且随牒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xiū mìngqiě|jūsuí dié

休命且随牒,候时常振缨释义

【候时】等候时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於是自谓陶朱公,復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常】《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音裳。《玉篇》恆也。《正韻》久也。《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繫辭》動靜有常。《詩·周頌》常于時夏。《箋》謂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又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又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又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又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又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

【振缨】1.犹弹冠。谓出仕。《晋书·周馥传》:“馥振缨中朝,素有俊彦之称。”2.犹濯缨。谓隐遁。《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临世濯足,希古振缨。”刘良注:“临世而隐,如古之渔父濯足振缨也。言随时清浊,以隐於俗也。振,亦濯也。”唐钱起《过曹钧隐居》诗:“济济振缨客,烟霄各致身。”

【休命】【典】美善的命令。多指天子或神明的旨意。《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书·说命下》:“敢对扬天子之休命。”唐韩愈《顺宗实录五》:“必能宣祖宗之重光,荷天地之休命。”明李东阳《奉诏育材赋》:“仰惟朝廷造士之盛心,名臣鉅儒育材之休命,贤大夫士遭时之嘉会,此皆足以詔天下,示后世,不可无所撰述。”【典】

【且】〔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淺野切《正韻》七野切,音跙。借曰之辭。《論語》且予之類是也。又未定之辭。《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又又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又此也。《詩·周頌》匪且有且。《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又姑且也。《詩·唐風》且以喜樂。又將也。《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又苟且也。《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又姓。宋且謹修,明且。俗誤讀苴。又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随牒】授官的委任状。《汉书·匡衡传》:“平原文学匡衡材智有餘,经学絶伦,但以无阶朝廷,故随牒在远方。”颜师古注:“随牒,谓随选补之恆牒,不被超擢者。”宋陆游《夜读<岑嘉州诗集>》诗:“晚途有奇事,随牒得补处。”清钱谦益《河南按察司按察使卢维屏授通议大夫制》:“尔自筮仕以还,皆用随牒平进,可谓不汲汲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