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招隐伏,尚武殄妖凶

修文招隐伏,尚武殄妖凶

诗句读音
尚武殄妖凶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三鍾
拼音: shàng wǔtiǎnyāoxiōng
修文招隐伏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xiū wénzhāoyǐn fú

修文招隐伏,尚武殄妖凶释义

【尚武】崇尚勇武或武事。《诗·谷风·鼓钟》“以雅以南”汉郑玄笺:“雅,万舞也。周乐尚武,故谓万舞为雅。”《世说新语·黜免》“桓宣武既废太宰父子”南朝梁刘孝标注:“﹝司马晞﹞初封武陵王,拜太宰,少不好学,尚武凶恣。”唐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此邦今尚武,何处且依仁。”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来到黄包车行的门前,就把腰干伸直,拿出一点尚武精神来。”

【殄】〔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典切,塡上聲。《說文》盡也。一曰絕也。《書·舜典》朕墍讒說殄行。《孔傳》言疾讒說,絕君子之行也。又《畢命》商俗靡靡,餘風未殄。又《周禮·地官·稻人》凡稼澤,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註》殄,病也,絕也。又與腆同。《儀禮·燕禮》寡君有不腆之酒。《鄭註》古文腆皆作殄。《詩·邶風》籧篨不殄。《箋》殄,當作腆。善也。正義曰:腆與殄,古今字之異,故《儀禮》註云腆古文字作殄,是也。又《集韻》或作塡。《詩·小雅》哀我塡寡。塡,徒典切。

【妖】《唐韻》於嬌切《集韻》於喬切《正韻》伊堯切,音夭。豔也,媚也。一曰異也,孽也。《左傳·莊十四年》人棄常則妖興。《前漢·五行志》殺不以時,有草妖。又妄聞之氣,發于音聲,有鼓妖。雲風起而杳爲夜妖,言之不文,是謂不艾,時則有詩妖。又叶央居切,音於。《孔臧·鴞賦》觀之歡然,覽考經書,在德爲祥,棄常爲妖。又叶側呂切,音阻。《前漢·三王敘傳》怙寵矜功,僭欲失所。私心旣霿,牛禍告妖。 《說文》,巧也。一曰女子笑貌。从女芺聲。

【凶】〔古文〕《唐韻》《正韻》許容切《集韻》《韻會》虛容切,音胷。《說文》象地穿交陷其中。《徐曰》惡不可居。象地之塹也,惡可陷人也。《爾雅·釋詁》咎也。《疏》謂咎惡也。又《玉篇》短折也。又與忷通。《集韻》憂懼。《晉語》敵入而凶。《註》凶猶凶凶,恐懼。亦作兇。《說文》擾恐也。又叶虛王切,貺平聲。《東方朔·七諫》業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論乎禍凶。彼離畔而朋黨兮,獨行之士其何望。(兇)《唐韻》《集韻》《正韻》許容切《韻會》虛容切,音胷。《說文》擾恐也。从人在凶下。《左傳·僖二十八年》曹人兇懼。《玉篇》懼聲也。又《增韻》凶

【修文】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国语·周语上》:“有不享则修文。”韦昭注:“文,典法也。”唐杜甫《客堂》诗:“修文庙算正,献可天衢直。”明尹耕《秋兴》诗:“不应干羽修文日,岁岁三关有战场。”参见“修文偃武”。2.旧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唐杜甫《哭李常侍峄》诗之一:“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明陶宗仪《辍耕录·挽文教授诗》:“闽人翁某一联云:‘地下修文同父子,人间读史各君臣。’独为絶唱。”清陈珮《哭程夫人》诗:“修文应是才人尽,徵到姮娥旧侍书。”参见“

【招】《唐韻》止遙切《集韻》《韻會》《正韻》之遙切,音昭。《說文》手呼也。《詩·邶風》招招舟子。《傳》招招,號召之貌。《疏》號召必手招之。王逸云:以手曰招,以口曰召也。又《廣韻》來之也。《書·說命》旁招俊乂。又求也。《前漢·季布傳》辨士曹丘生數招權顧金錢。《註》招求貴人威權,因以請託也。又也。《孟子》旣入其苙,又從而招之。《註》招,羈其足也。又姓。漢大鴻臚招猛。又《集韻》《韻會》時饒切《正韻》時昭切,音韶。《前漢·禮樂志》體招搖,若永望。《註》招搖,申動貌。又與韶通。《史記·帝舜紀》禹乃興九招之樂。《註》卽舜樂

【隐伏】潜伏;隐藏。《易·说卦》:“坎为水,为沟瀆,为隐伏。”孔颖达疏:“为隐伏,取其水藏地中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漾水》:“然川流隐伏,卒难详照。”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人心叵测,险於山川,机穽万端,由斯隐伏。”郭小川《秋歌》:“喝杯生活的浓酒吧,再度激起久久隐伏的革命豪情。”2.隐瞒;隐讳。《后汉书·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3.隐遁;隐居。《荀子·成相》:“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汉书·董仲舒传》:“桀紂暴谩,谗贼并进,贤知隐伏,恶日显,国日乱。”明梁辰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