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帐博山炉,银鞍冯子都

绣帐博山炉,银鞍冯子都

诗句读音
银鞍冯子都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yín ānféng|píngzǐ dōu
绣帐博山炉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xiùzhàngbó shān lú

绣帐博山炉,银鞍冯子都释义

【银鞍】1.银饰的马鞍。南朝梁江淹《别赋》:“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花月痕》第五一回:“这几家银鞍骏马,绣繖锦衣,奕奕往来。”2.代指骏马。宋陆游《梅花绝句》:“醉帽插花归,银鞍万人看。”

【冯】〔古文〕淜《廣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憑。《說文》馬行疾也。又《玉篇》乗也,陵也,登也。《易·泰卦》包荒用馮河。《疏》用馮河者,無舟渡水,馮陵於河,是頑愚之人。此九二能包含容受,故曰用馮河也。《爾雅·釋訓》馮河,徒涉也。《疏》小雅小旻,不敢馮河。毛傳云:馮,陵也。然則空涉水陵波而渡,故訓馮爲陵也。又《周禮·夏官·大司馬》馮弱犯寡則眚之。《註》馮,謂乗陵也。又馮馮,牆堅聲。《詩·大雅》削屢馮馮。《傳》削牆鍛屢之聲馮馮然。《朱傳》削屢,牆成而削治重複也。馮馮,牆堅聲。又借爲馮依字。《詩·大雅》有馮

【子都】名。《诗·郑风·山有扶苏》:“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毛传:“子都,世之美好者也。狂,狂人也。”《孟子·告子上》:“至於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南朝梁吴均《咏少年》:“董生唯巧笑,子都信美目。”明孙仁孺《东郭记·将有远行》:“儘妆奩尽交子都,儘肝肠都送狂且。俺姐妹相妨难尽抒,怎了得芳心缕缕。”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2.即冯子都。汉乐府诗《羽林郎》中的美女名。汉辛延年《羽林郎》诗:“昔有鬟家姝,姓冯名子都。”明何景明《艳曲》之三:“秦氏字罗敷,冯家名子都。”

【绣】《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救切,音秀。《說文》五采備也。《釋名》繡,修也,文修修然也。《書·益稷》黼黻絺繡。《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五采備,謂之繡。又姓。《姓氏急就篇》漢有繡君實。又《集韻》先彫切,音蕭。《類篇》綺屬。《詩·唐風》素衣朱繡。《箋》繡,當爲綃。《韻補》當讀如肖。漢典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五采備,爲之繡。〕 謹照原文爲之改謂之。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五采備,爲之繡。〕 謹照原文爲之改謂之。

【帐】《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亮切,音脹。《釋名》帳,張也。張施於牀上也。《玉篇》帷也,張也,幬也。《爾雅·釋訓》幬謂之帳。《註》今江東亦謂帳爲幬。《淮南子·道應訓》齊伐楚,市偷請爲君行薄技,乃夜解齊君之幬帳而獻之。又與張通。《史記·高帝紀》復留止張,飮三日。《註》張,幃帳也。又計簿也。《前漢·武帝紀》明堂朝諸侯,受郡國計。《註》計,若今之諸州計帳也。漢典考證:〔《爾雅·釋器》幬謂之帳。〕 謹照原書釋器改釋訓。 考證:〔《爾雅·釋器》幬謂之帳。〕 謹照原書釋器改釋訓。

【博山炉】炉名。因炉盖上的造型似传闻中的海中名山博山而得名。一说象华山,因秦昭王与天神博于是,故名。后作为名贵香炉的代称。《西京杂记》卷一:“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九层博山香炉,鏤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南朝梁吴均《行路难》:“博山炉中百和香,鬱金苏合及都梁。”唐李白《杨叛儿》诗:“博山炉中沉香火,双咽一气凌紫霞。”《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中间客坐上面,掛一幅名人山水,香几上博山古铜炉,烧着龙涎香饼。”闻一多《秋色》诗:“在七宝烧的博山炉里,我还要听着你的色彩嗅着你的色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