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涨浪花如积石,雨晴云叶似连钱

溪涨浪花如积石,雨晴云叶似连钱

诗句读音
溪涨浪花如积石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1zhǎng|zhànglànghuārújī shí
雨晴云叶似连钱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yǔ|yùqíngyún yèsì|shìlián qián

溪涨浪花如积石,雨晴云叶似连钱释义

【溪】《廣韻》苦奚切《集韻》《韻會》牽奚切。與谿同。《說文》山瀆無所通者。又水註川曰谿。 《廣韻》或作磎。

【涨】《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亮切,音帳。水大貌。《焦氏·易林》水漲無船。又溢也。《杜甫詩》春日漲雲岑。又南海名。《謝承·後漢書》交趾七郡土獻,皆從漲海出入。又《集韻》展兩切,長上聲。義同。或从長作涱。又《廣韻》陟良切《集韻》《韻會》中良切,音張。義同。《郭璞·江賦》趨漲截洄。

【浪】《廣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郞。滄浪,水名。《水經注》水出荆山,東西流爲滄浪之水。又康浪,水名。《廣輿記》在靑州臨湽。又浪浪,流貌。《屈原·離騷》霑余襟之浪浪。又聊浪,放蕩貌。《揚雄·羽獵賦》聊浪乎宇內。又浶浪,驚擾貌。《張衡·西京賦》樛蓼浶浪。又博浪,地名。《前漢·地理志》河南陽武縣有博浪沙。又樂浪,漢郡名,卽古朝鮮國。又莊浪,縣名,屬平凉府。又《唐韻》來宕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宕切,音閬。波也。水激石遇風則浪。又鼓也。《孔稚圭北山移文》浪栧上京。又謔浪,不敬也。《詩·邶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积石】1.指积聚在一起的石块。《汉书·晁错传》:“山林积石,经川丘阜,屮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南朝宋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长林罗户穴,积石拥基阶。”前蜀韦庄《李氏小池亭十二韵》:“积石乱巉巉,庭莎緑不芟。”2.矿石。汉王充《论衡·量知》:“铜锡未採,在众石之间,工师凿掘,鑪橐铸鑠乃成器,未更鑪橐,名曰积石。积石与彼路畔之瓦,山间之砾,一实也。”3.山名。即阿尼玛卿山。在青海省东南部,延伸至甘肃省南部边境。为昆仑山脉中支,黄河绕流东南侧。《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元袁桷《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

【雨】〔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羽。《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玉篇》雲雨也。《元命包》隂陽和爲雨。《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又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又《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

【晴】《唐韻》疾盈切《集韻》《韻會》慈盈切,音情。夝或作晴暒。《玉篇》雨止也,晴明也,無雲也。《史記·天官書》天晴而見景星。又《韻補》叶慈良切。《張籍·祭韓愈詩》公因同歸還,居處各一方。中秋十六夜,魄圓天差晴。又《說文》夝,雨而夜除星見也。《註》今俗作晴,非。

【云叶】片,云朵。南朝陈张正见《初春赋得池应教》:“春光落云叶,花影发晴枝。”唐杜甫崔彧《夏夜李尚书筵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雨稀云叶断,夜久烛花偏。”仇兆鳌注:“陆机《云赋》:金柯分,玉叶散。”宋范成大《明日大雨复折赠再次韵》:“一天云叶翳朝霞,风卷泥沾不惜花。”元袁桷《上京杂咏再次韵》之一:“风花秋黯淡,云叶雨连绵。”2.浓密的叶子。宋辛弃疾《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词:“千尺蔓,云叶乱,繫长松。却笑一身缠绕、似衰翁。”3.木名。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四:“云叶,生密县山野中。其树枝叶皆类桑,但其叶如云头

【似】〔古文〕《唐韻》詳里切《集韻》《韻會》象齒切《正韻》詳子切,音巳。肖也。《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帛似帛,布似布,華山有之。《疏》以其所似,名其草也。又嗣也。《詩·周頌》以似以續。又况也,奉也。《賈島詩》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又《正韻》相吏切,音寺。義同。又《韻補》叶養里切,音以。《詩·大雅》無曰余小子,召公是似。叶下祉。《賈誼·旱雲賦》運淸濁之澒洞兮,正重沓而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時彷彿而有似。

【连钱】1.花纹、形状似相连的铜钱。《南史·梁纪下·简文帝》:“项毛左旋,连钱入背。”唐韩偓《即目》诗之二:“溪涨浪花如积石,雨晴云叶似连钱。”明文徵明《三宿岩》诗:“古树腾蛟根束铁,春苔蚀雨翠连钱。”2.马名。唐纪唐夫《骢马曲》:“连钱出塞蹋沙蓬,岂比当时御史驄。”宋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之四:“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清纳兰性德《虞美人》词:“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参见“连钱驄”。3.代称连钱障泥。障泥上饰花纹如连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马,箸连钱障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