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都观里曾联句,铁壁堂中许附名
诗句 | 读音 |
---|---|
玄都观里曾联句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xuán dōu guānlǐzēng|cénglián jù |
铁壁堂中许附名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四清 拼音: tiě bìtáng1|4xǔ|hǔfù2 |
玄都观里曾联句,铁壁堂中许附名释义
【玄都观】北周、隋、唐道观名。原名通道观,隋开皇二年改名为玄都观。在陕西省长安县南崇业坊。见宋宋敏求《长安志》。后废。唐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金元好问《玄都观桃花》诗:“前度刘郎復阮郎,玄都观里醉红芳。”2.泛指道观。明叶宪祖《鸾鎞记·秉操》:“好将金谷楼中女,改作玄都观里仙。”典
【里】《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前漢·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又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又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又百里、相里,複姓。又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曾】《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音層。《說文》詞之舒也。从八从曰聲。《九經字樣》曾从。,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詩·大雅》曾莫惠我師。《論語》曾是以爲孝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又《廣韻》經也。《增韻》嘗也。《韻會》乃也,則也。又與層通。《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文選》作層城。又《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音增。《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註》曾,猶重也。又《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
【联句】作诗方式之一。由两人或多人各成一句或几句,合而成篇。旧传始于汉武帝和诸臣合作的《柏梁诗》。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餘製。”唐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秋灯夜写联句诗,春雪朝倾煖寒酒。”《旧唐书·郑颢传》:“舘宇萧洒,相与联句,予为数联,同游甚称赏。”明焦竑《玉堂丛语·文学》:“公环奇跌荡,限韵命题,即席联句,动輒数百言。”欧阳予倩《桃花扇》第三幕:“外面雪下得真好,到外面看看吧!我们还不妨联句。”
【铁壁】1.坚黑如铁的石崖。元杨维桢《游虎丘追和东坡留题石壁诗韵》:“花凝铁壁坚,木根山骨冷。”2.比喻坚不可摧的事物。宋徐积《和倪敦复》:“金城不可破,铁壁不可夺。”《花月痕》第四八回:“原来这阵要先破左右两翼,左翼是个铜墙,右翼是个铁壁。”陈毅《过太行山书怀》诗:“一九四二年,苦战破铁壁。”3.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鲁迅《热风·随感录五九》:“我们只要留心译本上的序跋,以及各样对于外国事情的批评议论,便能发见我们和别人的思想中间,的确还隔着几重铁壁。”
【堂】〔古文〕坣《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徒郞切,音唐。《說文》殿也。正寢曰堂。《釋名》高顯貌。《演義》當也,謂當正向陽之宇也。《詩·豳風》躋彼公堂。又明堂,王者朝諸侯之宮。《禮·明堂位》明堂也者,明諸侯之尊也。《前漢·郊祀志》武帝元封元年,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又堂室。《爾雅·釋宮》古者有堂,自半巳前虛之,謂之堂,半巳後實之,謂之室。又官署。《漢官儀》黃門有畫堂之署,中書省玉堂。《揚雄·解嘲》歷金門,上玉堂。今翰林院亦曰玉堂。《唐書·百官志》初三省議事于門下之政事堂,其後裴炎遷于中書省。又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附】《廣韻》《集韻》《韻會》符遇切,音駙。《玉篇》依也,近也,著也。《廣韻》寄附。《集韻》托也。《易·剝卦》山附于地。《禮·樂記》附親萬民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其附于者,歸于士。《註》附,麗也。《孟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又《玉篇》附,益也。《論語》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爲之聚斂,而附益之。《前漢·諸侯王表》設附益之法。《註》封諸侯過限,曰附益。◎按《說文》附益作坿字,泥。又《廣韻》姓也。晉有附都。又轉附,山名。《孟子》吾欲觀於轉附朝儛。又附耳,星名。《史記·天官書》畢曰罕車,其大星旁小星爲附耳。又高附,國名。
【名】《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音詺。《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玉篇》號也。《廣韻》名字也。《春秋·說題》名,成也。《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又自呼名也。《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又呼人之名也。《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又名譽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又《春秋·說題》名,大也。《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又名號也。《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