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元九仙主,道冠三气初
诗句 | 读音 |
---|---|
玄元九仙主 | 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上九麌 拼音: xuán yuánjiǔ xiānzhǔ |
道冠三气初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九魚 拼音: dào guānsānqìchū |
玄元九仙主,道冠三气初释义
【玄元】1.谓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一体之气。亦泛指天宇,天空。《淮南子·本经训》:“当此之时,玄元至碭而运照。”高诱注:“玄,天也;元,气也。碭,大也。”一本作“玄玄”。2.道家所称为天地万物本源的道。《晋书·李玄盛传》:“涉至虚以诞驾,乘有舆於本无,禀玄元而陶衍,承景灵之冥符。”唐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玄元包橐籥,紫气何逶迤。”3.指老子。唐初追号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简称“玄元”。唐韩愈《顺宗实录五》:“伏惟太上皇帝陛下,道继玄元,业纘皇极。”元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二折:“若能参透诗中意,尽
【九仙】1.九类仙人。南朝梁武帝《登名山行》:“采药逢三岛,寻真遇九仙。”《云笈七籤》卷三:“九仙者,第一上仙,二高仙,三火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2.泛指众仙。唐太宗《望终南山》诗:“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唐顾况《曲龙山歌》:“九仙傲倪折五芝,翠凤白麟回异道。”
【主】〔古文〕丶宔《唐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音麈。君也。《董仲舒·賢良策》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愛民而好士,可謂誼主矣。《呂氏春秋》朝臣多賢,左右多忠,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又大夫之臣,稱其大夫曰主。《左傳·昭二十八年》成鱄對魏舒曰:主之舉也,近文德矣。又天子女曰公主。周制,天子嫁女,諸侯不自主婚,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又賔之對也。《禮·檀弓》賔爲賔焉,主爲主焉。又《左傳·僖三十年》燭之武見秦伯曰: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註》鄭在秦之東也。又宰也,守也,宗也。
【道冠】帽子。宋洪迈《夷坚志补·程朝散捕盗》:“三人正面而坐,羽服道冠。”鲁迅《故事新编·起死》:“庄子--(黑瘦面皮,花白的络腮胡子,道冠,布袍,拿着马鞭,上)。”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气】《唐韻》去旣切《集韻》丘旣切,音炁。《說文》雲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氣、炁。又與人物也。今作乞。又《玉篇》去乙切《廣韻》去訖切《集韻》《類篇》欺訖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氣,小篆本作气。氣爲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爲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後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筆以別之。又《六書正譌》气,俗用氣,乃稟氣之氣。雲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氣雖別,而气、氣字義實同,分屬則泥矣,《正譌》之說非是。(氣)〔古文〕《唐韻》去旣切《集韻》《
【初】〔古文〕《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又《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