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轩辕弥明大似烈士胆,圆如战马缨
诗句 | 读音 |
---|---|
__轩辕弥明大似烈士胆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仄 韵脚:上平二十五寒 拼音: xuān yuánmí|mǐmíngdà|dài|tàisì|shìliè shìdǎn |
圆如战马缨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yuánrúzhànmǎyīng |
__轩辕弥明大似烈士胆,圆如战马缨释义
【轩辕】中的古代帝王黄帝的名字。传说姓公孙,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曾战胜炎帝于阪泉,战胜蚩尤于涿鹿,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楚辞·远游》:“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轩辕之世,史有仓頡,主文之职,其来久矣。”明王世贞《登岱》诗:“轩辕皇帝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开。”2.借指中华民族。鲁迅《集外集拾遗·<自题小像>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3.指车輈。《战国策·赵策二》:“前有轩
【弥】《玉篇》同彌。(彌)〔古文〕《廣韻》武移切《集韻》《韻會》民切,音迷。《說文》弛弓也。又《玉篇》徧也。《周禮·春官·大祝》彌祀社稷禱。《註》彌猶徧也。又《類篇》終也。《詩·大雅》誕彌厥月。《傳》彌,終也。又《廣韻》益也。《論語》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又《廣韻》長也,久也。又遠也。《左傳·哀二十三年》以肥之得備彌甥也。《註》彌遠也。又祲也。《周禮·春官·祲》掌十煇之法,七曰彌。《註》彌者,白虹彌天也。又彌縫,補闕也。《易·繫辭》彌綸天地之道。《疏》彌,謂彌逢補合。《左傳·僖二十六年》彌縫其闕。又彌彌,猶稍稍也
【明】〔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又《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又《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又《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又《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又《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又《詩·小雅》祀事孔明。《
【大】〔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蓋切。《正韻》度柰切,音汏。小之對。《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隂陽者,氣之大。又初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註》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又徧也。《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又肥美也。《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註》大,以肥美者特爲臠,所以祭也。又過也。《戰國策》無大大王。又長也。《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
【似】〔古文〕《唐韻》詳里切《集韻》《韻會》象齒切《正韻》詳子切,音巳。肖也。《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帛似帛,布似布,華山有之。《疏》以其所似,名其草也。又嗣也。《詩·周頌》以似以續。又况也,奉也。《賈島詩》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又《正韻》相吏切,音寺。義同。又《韻補》叶養里切,音以。《詩·大雅》無曰余小子,召公是似。叶下祉。《賈誼·旱雲賦》運淸濁之澒洞兮,正重沓而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時彷彿而有似。
【烈士】有节气有壮志的人。《韩非子·诡使》:“而好名义不仕进者,世谓之烈士。”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晋陆机《辩亡论》上:“虽忠臣孤愤,烈士死节,将奚救哉?”唐杨炯《上骑都尉高则神道碑》:“然后达人知足,徒兴白髮之歌;烈士徇名,不受黄金之赏。”清叶廷琯《鸥陂渔话·陈烈妇传诔》:“一死甘心殉所天,女中烈士瘞江边。”2.今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李国文《月食》:“伊汝的父母都是烈士,是红军东渡黄河时牺牲的。”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二:“﹝‘新升隆号’轮船﹞离开武汉之后,
【胆】《集韻》蕩旱切,音但。肉胆也。又當割切,音怛。臈胆,肥貌。又《廣韻》徒干切《集韻》唐干切,音壇。《廣韻》口脂澤也。 《正字通》俗以胆爲膽,非。(膽)《唐韻》都敢切《韻會》《正韻》覩敢切,音黵。《說文》連肝之府也。《廣韻》肝膽。《素問》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白虎通》膽者,肝之府也。肝主仁,仁者不忍,故以膽斷。是以肝膽二者,必有勇也。肝膽異趣,何以知相爲府也。肝者,木之精也。人怒無不色靑目張者,是其效也。《史記·越世家》坐臥卽仰膽,飮食亦嘗膽也。《前漢·張耳陳餘傳》將軍瞋目張膽。《註》張膽,言勇之甚。《
【圆】《唐韻》王權切《集韻》《韻會》《正韻》于權切,音員。與圜同。方之對也。《說文》圜,全也。《韻會》古方圓之圓皆作圜,今皆作圓。《易·繫辭》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智。《管子·心術篇》能大圓者,體乎大方。《韓非子·飾邪篇》左手畫圓,右手畫方,不能兩全。《郭璞·江賦》圓淵九迴而懸騰。《註》峽江深急,激岸石而成圓流也。《元結·惡圓論歌》寧方爲皁,不圓爲卿。寧方爲汙辱,不圓爲顯榮。又圓夢,占夢以決吉凶也。《秦再思紀異錄》長安興義寺有圓夢堂,禪師智滿,圓夢獲驗,堂因以名。又與員同。《孟子》規矩方員之至也。《詩·商頌》
【战】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膳切,旃去聲。《說文》也。《左傳·莊十一年》皆曰戰。又懼也。《書·仲虺之誥》小大戰戰。又姓。漢戰兢,明戰愼。
【马】〔古文〕《唐韻》《正韻》莫下切《集韻》《韻會》母下切,麻上聲。《說文》怒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玉篇》黃帝臣相乗馬。馬,武獸也,怒也。《正韻》乗畜。生於午,稟火氣。火不能生木,故馬有肝無膽。膽,木之精氣也。木臓不足,故食其肝者死。《易·說卦傳》乾爲馬。《疏》乾象天,天行健,故爲馬。《春秋·說題辭》地精爲馬。《春秋·考异記》地生月精爲馬。月數十二,故馬十二月而生。《周禮·夏官·馬質》掌質馬,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皆有物賈。又《校人》掌王馬,辨六馬之屬。凡大祭祀,朝觐,會同,毛馬而頒之。
【缨】《廣韻》於盈切《集韻》渠成切,音嬰。《正韻》於京切,音英。《說文》冠系也。《釋名》纓,頸也,自上而繫於頸也。《禮·曲禮》女子許嫁纓。又《玉藻》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又《儀禮·旣夕》薦馬纓三就。《註》今馬鞅。《周禮·春官·巾車》鍚樊纓。《註》纓,當胷,削革爲之也。又《左傳·桓二年》鞶厲游纓。《註》纓在馬膺首如索帬。又《集韻》於正切,音郢。義同。漢典考證:〔《周禮·春官·巾車》錫樊纓。〕 謹照原文錫改鍚。 考證:〔《周禮·春官·巾車》錫樊纓。〕 謹照原文錫改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