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本闳博,言谈非谬悠
学问本闳博,言谈非谬悠释义
【言谈】1.谈论;交谈。《墨子·尚同中》:“助之言谈者众,则其德音之所抚循者博矣。”《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陟遂与之言谈,至熏夕,极欢而去。”《艺文类聚》卷五五引《张载别传》:“张载文章殊妙,尝为《濛氾池赋》。傅玄见之,叹息称妙,以车迎载,言谈终日。”丁玲《梦珂》一:“当太守年轻时,他生得确是漂亮;又善于言谈,又会喝酒,又会花钱。”2.指说话的内容和态度。《墨子·天志中》:“观其言谈,顺天之意。”唐沉佺期《三日独坐驩州思忆旧游》诗:“束晳言谈妙,张华《史》《汉》遒。”王西彦《古屋》第五部二:“他的哥哥对他很
【非】《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又《玉篇》下也。又《玉篇》隱也。又《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又《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又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又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又《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又《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又《韻會
【谬悠】虚空悠远。引申为荒诞无稽。《庄子·天下》:“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説,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儻,不以觭见之也。”成玄英疏:“谬,虚也。悠,远也。”宋苏轼《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此生岁月行飘忽,晚节功名亦谬悠。”严复《救亡决论》:“方其为学也,必无谬悠影响之谈,而后其应事也,始无颠倒支离之患。”
【学问】和询问(知识、技能等)。语出《易·乾》:“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汉贾山《至言》:“学问至於芻蕘者,求善无饜也。”唐韩愈《答杨子书》:“学问有暇,幸时见临。”清顾炎武《日知录·求其放心》:“夫仁与礼未有不学问而能明者也。”2.知识,学识。《荀子·劝学》:“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宋苏轼《登州谢上表》:“而臣天资钝顽,学问寡浅。”《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无论你有多大学问,未必强似公公。”老舍《茶馆》第二幕:“您这么有学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