焄蒿恍兮惚,精爽是邪非

焄蒿恍兮惚,精爽是邪非

诗句读音
精爽是邪非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八微
拼音: jīng shuǎngshìxié|yá|yé|yú|xúfēi
焄蒿恍兮惚平仄:平 仄 平 平
韵脚:入十一沒
拼音: xūn hāo3xīhū

焄蒿恍兮惚,精爽是邪非释义

【精爽】1.精神。《左传·昭公七年》:“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三国志·魏志·蒋济传》:“欢娱之躭,害於精爽;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弊。”宋洪迈《夷坚乙志·承天寺》:“自尔以来,精爽常鬱鬱。”2.魂魄。晋潘岳《寡妇赋》:“睎形影於几筵兮,驰精爽於丘墓。”唐李群玉《题二妃庙》诗:“不知精爽归何处,疑是行云秋色中。”清王式丹《于忠肃公墓》诗:“相望鄂王精爽在,灵旗萧颯暮山空。”3.犹言神清气爽。《醒世姻缘传》第二回:“你家大爷昨日甚是精爽,怎么就会这等病?”《红楼梦》第七五回:“李紈近日也觉精爽了些

【是】〔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又《韻補》叶市之切。

【邪】《廣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斜。《廣韻》不正也。《正韻》姦思也,佞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書·大禹謨》去邪勿疑。又《韻會》辟邪,獸名。又《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正韻》余遮切,音耶。《說文》琅邪,郡名。又莫邪,劒名。吳大夫莫邪作寶劒,因名。又呼韓邪,匈奴王名。《前漢·宣帝紀》呼韓邪單于來朝。又若邪,水名。在越州會稽縣。又胥邪,木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留落胥邪。《註》胥邪,似椶櫚,皮可爲索。又汙邪,下地田也。《史記·滑稽傳》汙邪滿車。又助語,又疑辭,經傳俱作邪,俗作耶。又《

【非】《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又《玉篇》下也。又《玉篇》隱也。又《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又《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又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又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又《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又《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又《韻會

【焄蒿】品所发出的气味。后亦用指祭祀。《礼记·祭义》:“其气发扬於上,为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郑玄注:“焄谓香臭也,蒿谓气蒸出貌也。”孔颖达疏:“焄谓香臭也,言百物之气,或香或臭;蒿谓烝出貌。言此香臭烝而上出,其气蒿然也。”宋范成大《除夜感怀》诗:“焄蒿奉祠事,苦泪落酒巵。”清顾炎武《龙门》诗:“入庙焄蒿接,临流想像存。”

【恍】《集韻》《韻會》虎晃切。與慌怳同。《老子·道德經》惚兮恍兮。又《廣韻》古黃切《集韻》姑黃切,音光。武也。本作僙。通作光。

【兮】《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又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又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惚】《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骨切,音忽。怳惚,微妙不測貌。又心志惘也。《老子·道德經》惟恍惟惚。又通作曶。《揚子·法言》神心惚怳。《傳》作曶怳。 亦通作芴。《莊子·至樂篇》芒乎芴乎。《註》與惚同。又通作忽。《史記·司馬相如傳》芒芒恍忽。《漢書·音義》慌忽,眼亂似有無也。又叶盧屈切《枚乗·七發》恍兮惚兮,聊兮慄兮,混汨汨兮。汨mì,莫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