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吏政出吾六经,一元动荡万汇亨
诗句 | 读音 |
---|---|
一元动荡万汇亨 | 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二庚 拼音: yīyuándòng dàngwàn huìhēng|pēng |
循吏政出吾六经 |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xún lìzhèngchūwú|yùliù jīng |
循吏政出吾六经,一元动荡万汇亨释义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元】《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原。《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在人身則爲體之長。《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又《爾雅·釋詁》元,始也。又《廣韻》長也。又大也。《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註》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又首也。《書·益稷》元首明哉。《前漢·班固敘傳》上正元服。《註》師古曰:元,首也。故謂冠爲元服。又本也。《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又百姓曰元元。《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註》古者謂人云善人,因善爲元
【动荡】亦作“动盪”。1.使起伏;不平静。《史记·乐书论》:“故音乐者,所以动盪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唐白居易《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偶成十六韵》:“动荡情无限,低斜力不支。”《朱子语类》卷十六:“如水相似,那时节已是淘去了浊,十分清了,又怕於清里面有波浪动荡处。”明高启《游灵岩记》:“虚明动盪,用号奇观。”2.比喻局势、情况不安定,不太平。艾青《我的父亲》诗:“在最动荡的时代里,度过了最平静的一生。”丁玲《悼念茅盾同志》:“他总是力求以感人的艺术形式描绘出社会的激剧动荡。”见“动荡”。
【万汇】万类。唐韩愈《祭董相公文》:“五气叙行,万汇顺成。”宋苏轼《十月朔本殿夫人往永裕陵酌献神宗皇帝表本》:“威加四夷,尚餘肃物之凛;仁及万汇,永同挟纊之温。”明方孝孺《存养斋记》:“唯天以二气敷施五行,寔函显赫徽命播生万汇。”鲁迅《坟·科学史教篇》:“探万汇之原因,问大地之动定。”
【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唐张说《奉和赐崔日知》诗:“明主徵循吏,何年下凤凰?”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传之为体,大抵记公卿之行事,迁始传《循吏》,晋曰《良吏》。”清陆以湉《冷庐杂识·袁随园》:“平心而论,其为宰时,清勤明快,无愧循吏。”章炳麟《訄书·通法》:“一郡之吏,无虑千人,皆承流修职,故举事易而循吏多。”
【出】《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春入聲。《說文》進也。《廣韻》見也,遠也。《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又生也。《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註》秦康公,晉之甥也。又《周禮·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註》出謂越獄逃亡也。又《增韻》斥也。《正韻》亦作黜絀。又《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推去聲。自中而外也。又《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僞切,吹去聲。《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又叶敕律切
【吾】〔古文〕《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梧。《說文》我自稱也。《爾雅·釋詁》吾,我也。《左傳·桓六年》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楚辭·九章註》朱子曰:此篇多以余吾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又《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又《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又《集韻》棒名
【六经】儒家经典。《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颜师古注:“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也。”汉以来无《乐经》。今文家以为“乐”本无经,皆包含于《诗》、《礼》之中;古文家以为《乐》毁于秦始皇焚书。参见“六艺”。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