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南溪常道士

寻南溪常道士

朝代: | 作者:刘长卿 | 诗词类型:唐诗

寻南溪常道士原文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寻南溪常道士作者刘长卿简介

刘长卿(约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肃宗至德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死于随州刺史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长卿与杜甫同时,比元结、顾况年长十余岁,但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唐前期。他的诗内容较丰富,各体都有佳作,尤长于五言律诗,权德舆说他自诩「五言长城」。七言律诗则以工秀见… 刘长卿详细介绍

寻南溪常道士原文及翻译赏析

  ①渚:水中的小洲。   ②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为请教常道士我一路寻找而来,苔痕中可清晰辨认出我的足迹。 白云依傍着水中清静的小洲渚,闲适的柴门却被奇花瑶草遮闭。 山雨过后欣赏山中苍松的翠色,沿着山势行走来到溪流发源地。 溪中花影和禅意我全都能领悟,见到常道士默然相对忘了话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由刘长卿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主要描写作者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诗题为“寻”,由此而发,首两句一路“寻”来,颔联写远望和近看,“寻”到了隐士的居处。颈联写隐者不在,看松寻源,别有情趣。最后写“溪花自放… 查看详情

诗是写寻隐者不遇,却见白云悠悠,芳草青青,别有一番看松色寻水源之幽情,领悟到"禅意"之妙处。全诗之意在于情与景,情景交融,相对忘言。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本诗表现了作者因悟得"禅意"而向往清静生活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