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杨迥接迹,班马思比肩

荀杨迥接迹,班马思比肩

诗句读音
班马思比肩平仄:平 仄 平 仄 平
拼音: bānmǎ1|1bǐ jiān
荀杨迥接迹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xúnyángjiǒngjiē jì

荀杨迥接迹,班马思比肩释义

【班】〔古文〕《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音頒。《書·堯典》班瑞于羣后。又《爾雅·釋言》班,賦也。《註》謂布與。《書·洪範》武王旣勝殷,邦諸侯班宗彝。《傳》賦宗廟彝器酒罇賜諸侯。《左傳·襄二十六年》班荆相與食。《註》班,布也。《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晉侯執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諸侯。又《博雅》班,秩序也。《左傳·文六年》趙孟曰:辰嬴賤班在九人。《註》班,位也。又《集韻》次也。《左傳·桓六年》諸侯之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爲其班。《註》班,次也。又《集韻》別也。《左傳·襄十八年》有班馬之聲。《註》

【马】〔古文〕《唐韻》《正韻》莫下切《集韻》《韻會》母下切,麻上聲。《說文》怒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玉篇》黃帝臣相乗馬。馬,武獸也,怒也。《正韻》乗畜。生於午,稟火氣。火不能生木,故馬有肝無膽。膽,木之精氣也。木臓不足,故食其肝者死。《易·說卦傳》乾爲馬。《疏》乾象天,天行健,故爲馬。《春秋·說題辭》地精爲馬。《春秋·考异記》地生月精爲馬。月數十二,故馬十二月而生。《周禮·夏官·馬質》掌質馬,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皆有物賈。又《校人》掌王馬,辨六馬之屬。凡大祭祀,朝觐,會同,毛馬而頒之。

【思】〔古文〕恖《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正韻》息移切,音司。《說文》睿也。《書·洪範》思曰睿。《六書總要》念也,慮也,繹理爲思。又願也。《詩·大雅》思皇多士。《箋》願也。《正義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願也。又語巳辭。《詩·周南》不可泳思。又《大雅》神之格思。又語起辭。《詩·大雅》思齊太任。又《魯頌》思樂泮水。又《諡法》謀慮不愆曰思。又州名。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水得名。又姓。以諡爲氏,明有思志道。又《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相吏切,音四。《揚雄·甘泉賦》儲精垂思。又悲也。《詩·小雅》思泣

【比肩】1.并肩。《淮南子·说山训》:“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户。”唐白居易《长相思》诗:“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清吴蔚光《西江月》词:“对面绣棚坐处,比肩鈿槛行时。”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2.并列,居同等地位。《后汉书·刘瑜传》:“今中官邪孽,比肩裂土,皆竞立胤嗣,继体传爵。”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此乃侥倖之徒,不足与比肩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沉佺期》:“语曰:‘苏李居前,沉宋比肩。’”清戴名世《<齐讴集>自序》:“盖余之志,欲入山穷居,专精思虑,以务比肩於

【荀】《唐韻》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倫切,音恂。《說文》草也。《山海經》靑要之山有草焉,黃華赤實,名曰荀草。《郭璞·圖詠》荀草赤實,厥狀如葌。又國名。《左傳·桓九年》荀侯賈伯伐曲沃。《水經注》汾水又西逕荀城東,古荀國也。又姓。《通志·氏族略》荀氏有二,本侯國也。晉荀林父以邑爲氏。zdic.net漢典

【杨】《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說文》木名。《爾雅·釋木》楊,蒲柳。詳柳字註。又《詩·秦風》隰有楊。《崔豹·古今註》白楊葉圓,靑楊葉長,栘楊圓葉弱蔕,微風大搖。又有赤楊,霜降則葉赤,材理亦赤。又黃楊。《埤雅》黃楊性堅緻難長,歲長一寸,閏年倒長一寸。又《博雅》白楊刀也。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楊縣屬河東郡。又姓。《姓苑》出弘農、天水二望。又叶以征切,音盈。《馬融·廣成頌》珍林嘉樹,建木叢生。椿梧栝柏,柜柳楓楊。

【迥】《廣韻》戸頃切《集韻》《韻會》戸茗切《正韻》戸頂切,音泂。《增韻》寥遠也。又《廣韻》光也,輝也。 通作泂。俗作逈。

【接迹】“接蹟”。足迹前后相接。形容人多。唐赵璘《因话录·徵》:“铜乳之臭,并肩而立,接跡而趋。”金王若虚《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声望既隆,求教者接跡而至。”清顾炎武《日知录·微子之命》:“后之经生不知此义,而抱器之臣、倒戈之士接迹于天下矣。”亦谓相继。唐韩愈《伯夷颂》:“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跡于后世矣。”明刘基《送黄叔旸归金华觐省序》:“惟冀其服膺乎不愧不怍之训,以接跡於古昔圣贤而后已也。”太平天囯洪秀全《原道觉世训》:“歷汉文、武、宣、明、桓、梁武、唐宪,接跡效尤於后,至宋徽又更改皇上帝尊号。”见“接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