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雄述作拟圣人,蹭蹬三朝官不徙

吁雄述作拟圣人,蹭蹬三朝官不徙

诗句读音
吁雄述作拟圣人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仄 平
拼音: xū|yùxióngshù zuònǐshèngrén
蹭蹬三朝官不徙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上四紙
拼音: cèng dèngsāncháo guānbù|fǒuxǐ

吁雄述作拟圣人,蹭蹬三朝官不徙释义

【吁】〔古文〕《唐韻》况于切《集韻》《韻會》匈于切,音訏。《說文》驚也。《玉篇》疑怪之辭也。《廣韻》嘆也。《書·堯典》帝曰:吁嚚訟可乎。《詩·周南》云何吁矣。又留吁,赤狄別種。《春秋·宣十六年》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又省作于。《詩·周南》于嗟麟兮。《召南》于嗟乎騶虞。又《集韻》雲俱切,音迂。義同。又《集韻》《正韻》休居切。與噓同。《王充·論衡》猪馬以气吁之。又《廣韻》《集韻》王遇切,音芋。義同。 《說文》本作吁。吁,字从口从亐。《說文》吁本字。

【雄】〔古文〕赨《集韻》《韻會》胡弓切,音熊。《說文》鳥父也。《爾雅·釋鳥》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詩·邶風》雄雉于飛,泄泄其羽。又《集韻》牡也。《詩·齊風》雄狐綏綏。○按詩衞風傳云:飛曰雌雄,走曰牝牡。然齊風言雄狐,狐,走類也,亦曰雄。《正字通》云:物各有雌雄,鱗介至蟣蝨皆然,詩傳分屬獸禽,非。又《集韻》一曰武稱。《左傳·襄二十一年》齊莊公朝指殖綽郭最曰:是寡人之雄也。《人物志》草之精秀者爲英,鳥之將羣者爲雄。張良是英,韓信是雄。又州名。《韻會》本涿郡地,周置雄州。又南雄州,百粵地南,漢置雄州,宋加南字。

【述作】1.《礼记·乐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述,传承;作,创新。后用以指撰写著作。《后汉书·班彪传》:“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閒。”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公自幼及长,述作不倦。”清姚鼐《<西魏书>序》:“读者知其网罗放失,述作之志,存焉可也。”2.指著作,作品。唐刘长卿《送薛据宰涉县》诗:“夫君多述作,而我常讽味。”章炳麟《秦献记》:“秘书私篋,无所不烧;文学述作,无所不禁。”

【拟】《唐韻》魚紀切《集韻》《韻會》偶起切,疑上聲。《說文》度也。《增韻》準擬揣度以待也。《易·繫辭》擬之而後言。《疏》擬度之而後言也。又像也,比擬也。《前漢·公孫弘傳》管仲相齊有三歸,侈擬於君。《註》擬,疑也,言相似也。《後漢·張衡傳》吾觀太,方知子雲妙極道數,乃與五經相擬。《集韻》或作譺。又作懝。《禮記》通作儗。《漢書》借作儀。zdic.net汉典

【圣】《廣韻》《集韻》苦骨切,音窟。《說文》汝潁閒謂致力於地曰圣。《揚子·方言》圣圣,致力無餘功貌。○按从土从又。會手把土義。亦作。《字彙》古壞切,音怪,非。又《同文舉要》入又部,訓居也,循也。今作在,合在圣爲一字,因俗怪字作而誤。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蹭蹬】难行。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若乃絶岭悬坡,蹭蹬蹉跎。泉水紆徐如浪峭,山石高下復危多。”唐储光羲《赴冯翊作》诗:“蹭蹬失归道,崎嶇从下位。”明徐渭《翠乡梦》第一出:“俺们宝塔上的阶梯,从一二层扒将八九,不知有几多般的跌磕蹭蹬。”俞平伯《凄然》诗:“蹭蹬的陂陀路,有风尘色的游人一双。”2.失势貌。《文选·木华<海赋>》:“或乃蹭蹬穷波,陆死盐田。”李善注:“蹭蹬,失势之貌。”3.困顿;失意。唐杜甫《上水遣怀》诗:“蹭蹬多拙为,安得不皓首。”宋陆游《秋晚》诗:“一生常蹭蹬,万事略更尝。”明徐霖《绣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朝官】的官员。亦指中央官员。《魏书·世宗纪》:“宗及庶族,祖曾功绩可纪,而无朝官,有官而才堪优引者,随才銓授。”唐韩愈《论今年权停举选状》:“臣虽非朝官,月受俸钱,岁受禄粟,苟有所知,不敢不言。”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讳》:“又某朝官諂事蔡京,呼之为父,合家不许犯‘京’字。”2.宋代称一品以下常参官员。宋沉括《梦溪笔谈·讥谑》:“有人续其下云:‘君看姚曄并梁固,不得朝官未可知。’后果终於京官。”明柯维骐《宋史新编·职官四》:“凡一品以下常参者,谓之朝官;祕书郎以下未常参者,谓之京官。”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徙】〔古文〕《唐韻》斯氏切《集韻》《韻會》想氏切《正韻》想里切,音壐。《說文》本作。迻也。《玉篇》遷也,避也。《爾雅·釋詁》遷運,徙也。《註》今江東通言遷徙。《禮·經解》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史記·郭解傳》徙豪富茂陵。《潘岳·閑居賦》孟母所以三徙也。又謫戍曰徙。《前漢·湯傳》廷尉增壽議免湯爲庶人,徙邊。又《廣雅》仿佯,徙倚也。《嚴忌·哀時命》獨徙倚而彷徉。又踰月曰徙。《禮·檀弓》祥而縞,是月,徙月樂。又《集韻》相支切,音斯。縣名。《前漢·地理志》蜀郡有徙縣。又《集韻》抵徙擬手期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