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梦游心自适,昏昏起坐日方长
诗句 | 读音 |
---|---|
栩栩梦游心自适 | 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xǔ xǔmèng yóuxīnzì shì |
昏昏起坐日方长 | 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hūn hūnqǐzuò4fāngcháng|zhǎng |
栩栩梦游心自适,昏昏起坐日方长释义
【栩栩】自得貌。《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栩栩然胡蝶也。”成玄英疏:“栩栩,忻畅貌也。”宋叶适《翁常之挽词》:“幸能栩栩形中去,何不蘧蘧梦裡归。”梁启超《灭国新法论》:“一国之中,纷纷扰扰。若者为英日党,若者为俄法党,得附於大国,为之奴隶,则栩栩然自以为得计。”2.生动,活泼。清袁枚《随园随笔·心史载文天祥事与宋元史不符》:“今日之今,霍霍栩栩,少焉瞩之,已化为古。”郭沫若《落叶·第四信》:“你那复杂的青苍的面色,静脉突露的清癯的身体,栩栩地现在我的眼前。”3.徐徐、微动貌。唐唐彦谦《咏葡萄》:“天风
【梦游】亦作“梦游”。睡梦中游历。唐李白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昔君梦游春,梦游仙山曲。怳若有所欲,似愜平生欲。”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一:“李南阳至尝作《亢宫赋》,其序略曰:‘予少多疾,羸不胜衣,庚寅岁冬夕,忽梦游一道宫,金碧明焕。’”陈毅《由宣城泛湖东下》诗:“敬亭山下櫓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见“梦游”。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
【自适】而自得其乐。《庄子·骈拇》:“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淫僻也。”唐薛戎《游烂柯山》诗:“二仙行自适,日月徒迁徙。”《宋史·洪芹传》:“退寓永嘉,怡然自适。”《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或据案观书,或箕踞自适,各随其便。”
【昏昏】1.昏暗貌;阴暗貌。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下》:“乐浪之东,有背明之国……在扶桑之东,见日出于西方,其国昏昏常暗,宜种百穀。”南朝陈阴铿《行经古墓》诗:“霏霏野雾合,昏昏陇日沉。”宋洪迈《夷坚乙志·云溪王氏妇》:“步於沙莽中,天气昏昏,不能辨早暮。”明贝琼《殳山隐居夏日》诗:“病客从教懒出村,两山一月雨昏昏。”2.糊涂;愚昧。《老子》:“众人昭昭,我独昏昏。”《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清萧山庸闲叟《秋女士赞》:“昏昏大吏,忽搆兵戎。”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危言为人
【坐】〔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禮·曲禮》坐如尸。《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又便坐,別坐之處。《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又《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又猶守也。《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又古者謂跪爲坐。《禮·曲禮》先生琴瑟書策在前,坐而遷之。《註》坐,跪也。又《律》有罪坐。《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又罪人對理曰坐。《左傳·僖二十八年》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方】〔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芳。《說文》倂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或从水作汸。《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傳》方,泭也。《釋文》小筏曰泭。《爾雅·釋水》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註》謂船也。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又《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
【长】〔古文〕镸《唐韻》《集韻》直良切《正韻》仲良切,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又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又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又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又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又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