诩诩言词巷陌儿,倾心反目易安危
诗句 | 读音 |
---|---|
倾心反目易安危 | 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qīngxīnfǎn mùyìān wēi |
诩诩言词巷陌儿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xǔ xǔyán cíxiàng mòér |
诩诩言词巷陌儿,倾心反目易安危释义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
【反目】1.谓夫妻不和。《易·小畜》:“夫妻反目。”孔颖达疏:“夫妻乖戾,故反目相视。”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贞元十二年,駙马王士平与义阳公主反目。”《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人间夫妇休反目,看此芙蓉真可怜。”丁玲《韦护》第二章一:“所以那怕是很相爱,但为了这些小事不免要常常反目的。”钱锺书《猫》:“李太太知道他夫人为自己跟他反目,请他来家吃饭和喝茶的次数愈多。”2.泛指翻脸;不和。《鬼谷子·抵巇》:“父子离散,乖乱反目。”宋苏轼《吕惠卿责授节度副使制书》:“喜则摩足以相懽,怒则反目以相噬。”《三侠五义》第四
【易】《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說文》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祕書說:日月爲易,象隂陽也。《易·繫辭》《易》者,象也。《疏》《易》卦者,爲萬物之形象。《又》生生之謂易。《註》隂陽轉易,以成化生。《疏》隂陽變轉。《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註》易者,揲蓍變易之數,可占者也。《孔穎達·周易正義》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朱子·周易本義》《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又《易·乾卦》不易乎世。《註
【安危】平安与危险。《管子·参患》:“君主之所以尊卑,国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晋干宝《晋纪总论》:“盖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宋苏轼《次韵李修孺留别》之一:“岂意青天扫云雾,尽呼黄髮寄安危。”孙继先《强渡大渡河》:“他肩上担着关系全军安危的担子哪。”漢
【诩诩】貌。汉焦赣《易林·离之中孚》:“魴鱮詡詡,利来无忧。”宋司马光《答德顺军刘太博书》:“光常病世人称交友者,相遇则詡詡笑言,以酒食相悦。”明归有光《赠司仪杨君序》:“故詡詡焉恣其欲而已,国家之利害,生民之休戚不问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武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詡詡然骄人而立。”2.象声词。明杨慎《丹铅总录·订误·五音解》:“齿开脣聚谓之羽,其音詡詡吁吁然。”
【言词】或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晋陆云《登台赋》:“肃言词而述业兮,乃启行乎北京。”唐韩愈《归彭城》诗:“言词多感激,文字少葳蕤。”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一俗士言词猥鄙,喋喋不休,殊败人意。”孙犁《澹定集·金梅<文海求珠集>序》:“所为文章,所发言词,谦虚信实,若有不足,若有不胜,使人读起来,有咀嚼回味的馀地。”2.指言论。唐韩愈《韩滂墓志铭》:“老成为伯父起居舍人某后,起居有德行,言词为世轨式。”
【巷陌】的通称。晋葛洪《神仙传·蓟子训》:“尸作五香之芳气,达于巷陌。”唐刘禹锡《题王郎中宣义里新居》诗:“门前巷陌三条近,墻内池亭万境閒。”清刘大櫆《颍州府通判吕君墓表》:“潁州多盗,黑夜劫人,横行巷陌,莫敢攖当。”典
【儿】《集韻》《韻會》而鄰切,音仁。《說文》人也。《玉篇》仁人也。孔子曰:人在下,故詰屈。《戴侗·六書故》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合於下者,若兒若見。《鄭樵·六書略》人象立人,儿象行人。又《集韻》居拜切,音戒。仁人也。(兒)〔古文〕《唐韻》汝移切《集韻》《韻會》《正韻》如支切,爾平聲。《說文》孺子也。象形。小兒頭囟未合。又《韻會》男曰兒,女曰嬰。又《韻會》兒,倪也。人之始,如木有端倪。又《倉頡篇》兒,嬬也。謂嬰兒嬬嬬然,幼弱之形也。又《韻會》姓也。漢有兒寬。又《唐韻》五稽切《集韻》《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