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哉未到此,褊劣同尺蠖

吁哉未到此,褊劣同尺蠖

诗句读音
吁哉未到此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韵脚:上四紙
拼音: xū|yùzāiwèidàocǐ
褊劣同尺蠖平仄:仄 仄 平 仄 仄
拼音: biǎnliètóng|tòngchǐ huò

吁哉未到此,褊劣同尺蠖释义

【吁】〔古文〕《唐韻》况于切《集韻》《韻會》匈于切,音訏。《說文》驚也。《玉篇》疑怪之辭也。《廣韻》嘆也。《書·堯典》帝曰:吁嚚訟可乎。《詩·周南》云何吁矣。又留吁,赤狄別種。《春秋·宣十六年》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又省作于。《詩·周南》于嗟麟兮。《召南》于嗟乎騶虞。又《集韻》雲俱切,音迂。義同。又《集韻》《正韻》休居切。與噓同。《王充·論衡》猪馬以气吁之。又《廣韻》《集韻》王遇切,音芋。義同。 《說文》本作吁。吁,字从口从亐。《說文》吁本字。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到】《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又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此】《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褊】《集韻》畢緬切,音惼。《說文》衣小也。又狹也。《孟子》齊國雖褊小。《史記·禮書》褊陋之說,入焉而嗛。又《廣韻》急也。《詩·魏風》維是褊心。又《類篇》蒲眠切,音跰。褊褼,衣貌。又叶彼忍切。《陸機詩》軌跡未及安,長轡忽已整。道遐覺日短,憂深使心褊。褼字原从衤从遷作。

【劣】《唐韻》《正韻》力輟切《集韻》《韻會》龍輟切,音埓。《說文》弱也。从力少。《徐曰》會意。《廣韻》鄙也,少也。《揚子·法言》彼以其回顏以其貞顏其劣乎。又劣,薄也。僅僅不足之辭。《宋書·劉懷貞傳》子德願善御車。常立兩柱,使其中劣,通車軸。驅牛奔,從柱閒直過。《集韻》通作。

【同】《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又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又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

【尺蠖】幼虫,体柔软细长,屈伸而行。因常用为先屈后伸之喻。《易·繫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晋支遁《咏利城山居》:“跡从尺蠖屈,道与腾龙伸。”清赵翼《高年》诗:“诗已寒蝉噪,心犹尺蠖伸。”闻一多《诗与批评·女神之时代精神》:“忏悔是美德中最美的,他是一切的光明底源头,他是尺蠖的灵魂渴求展伸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