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苕霅水云窟,自有罗浮冰雪魂

须知苕霅水云窟,自有罗浮冰雪魂

诗句读音
自有罗浮冰雪魂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二十三魂
拼音: zìyǒu|yòuluó fúbīng xuěhún
须知苕霅水云窟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xū zhītiáo zháshuǐyún kū

须知苕霅水云窟,自有罗浮冰雪魂释义

【自】〔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又《玉篇》率也。又《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又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又《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罗浮】广东省东江北岸。风景优美,为粤中游览胜地。晋葛洪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称为“第七洞天”。相传隋赵师雄在此梦遇梅花仙女,后多为咏梅典实。南朝陈徐陵《奉和山地》:“罗浮无定所,鬱岛屡迁移。”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南海以竹为甑者,类见之矣,皆罗浮之竹也。”元张可久《天净沙·孤山雪夜》曲:“淡粧人在罗浮,黄昏月上西湖,翠袖翩翩起舞。”清屠宸桢《疏影》词:“酒醒黄昏,看足香痕,好梦罗浮重省。”参见“罗浮梦”。

【冰雪】雪。《后汉书·西羌传论》:“﹝段熲﹞被羽前登,身当百死之陈,蒙没冰雪,经履千折之道,始殄西种,卒定东寇。”唐杜甫《人日》诗之一:“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鶯难至,春寒花较迟。”《云笈七籤》卷三:“人之情性为利欲所败,如冰雪之曝日,草木之沾霜。”陈毅《由太行山西行阻雪》诗:“冰雪何时融,征程从此错。”2.指冻雪。唐杜甫《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餘寒歷冰雪,石门斜日到邱林。”仇兆鳌注:“冰雪犹言冻雪。”3.形容心地纯净洁白或操守清正贞洁。隋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诗:“浄心抱冰雪,暮齿逼桑榆。太息波川迅,悲

【魂】《唐韻》戸昆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昆切,音渾。《說文》陽氣也。《易·繫辭》遊魂爲變。《禮·檀弓》魂氣則無不之也。《左傳·昭七年》人生始化爲魄。旣生魄,陽曰魂。《疏》魂魄,神靈之名。附形之靈爲魄。附氣之神爲魂也。《淮南子·說山訓》魄問於魂。《註》魄,人隂神。魂,人陽神。《白虎通》魂,猶伝伝也,行不休於外也,主於情。《又》魂者,芸也,情以除穢。又《揚子·太經》魂魂萬物。《註》魂魂,多貌。又《韻補》叶胡勻切,音芸。《曹大家·東征賦》乃遂往而徂逝兮,聊遊目而遨魂。歷七邑而觀覽兮,遭鞏縣之多艱。艱,音勤。又叶

【须知】必须知道;应该知道。唐杜甫《鸂鶒》诗:“故使笼宽织,须知动损毛。”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全不肯施恩布德行王道,怎比那多谋足智雄曹操?你须知南阳诸葛应难料!”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啊!”2.见“须知册”。3.应用文体之一。对所从事的活动必须知道的事项,多用作通告或指导性文件的名称。叶圣陶《四三集·一个练习生》:“‘我考上了,不过……’我递给他那张‘进局须知’。”王蒙《风筝飘带》:“须知挺复杂,看来不经过一周学习班的培训,是无法学会逛公园的

【苕霅】苕溪、霅溪二水的并称。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是唐代张志和隐居之地。《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明陈子龙《吴兴道中》诗:“鸣榔涉杪秋,苕霅何淹薄。”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五:“聊存科名盛事,兼为苕霅美谈也。”

【水】《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稅上聲。《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

【云窟】岩洞。宋王禹偁《阳冰篆》诗:“唯兹数十字,遒劲倚云窟。”宋杨万里《游莆涧呈周帅蔡漕张舶》诗:“穹巖千仞敲欲裂,仰看飞泉泻云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