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脱体卓然道,廓落圆通是个宗

须知脱体卓然道,廓落圆通是个宗

诗句读音
须知脱体卓然道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上三十二晧
拼音: xū zhītuō tǐzhuó rándào
廓落圆通是个宗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二冬
拼音: kuò luòyuán tōngshìgè|gězōng

须知脱体卓然道,廓落圆通是个宗释义

【须知】必须知道;应该知道。唐杜甫《鸂鶒》诗:“故使笼宽织,须知动损毛。”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全不肯施恩布德行王道,怎比那多谋足智雄曹操?你须知南阳诸葛应难料!”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啊!”2.见“须知册”。3.应用文体之一。对所从事的活动必须知道的事项,多用作通告或指导性文件的名称。叶圣陶《四三集·一个练习生》:“‘我考上了,不过……’我递给他那张‘进局须知’。”王蒙《风筝飘带》:“须知挺复杂,看来不经过一周学习班的培训,是无法学会逛公园的

【脱体】1.全身。宋向子諲《采桑子》词:“人如濯濯春杨柳,彻骨风流,脱体温柔。”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小诗便是得效药,读罢顿然痊较。入时衣袂,脱体别穿一套。”2.指病愈。《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陈青道:‘就是小儿侥倖脱体,也是水底捞针,不知何日到手,岂可担阁人家闺女。’”郭沫若《创造十年》四:“我去看他时,他的病也快要脱体了。”3.从根本上脱离。鲁迅《集外集·咬嚼未始“乏味”》:“这是严分男女的国度里必有的现象,一时颇不容易脱体的,所以正是传统思想的束缚。”

【卓然】1.卓越貌。汉刘向《说苑·建本》:“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絶世,此上圣之所游神也。”晋陶潜《饮酒》诗之八:“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唐杜甫《饮中八仙歌》:“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明李贽《答李见罗先生》:“聪明盖世,刚健篤生,卓然不为千圣所摇夺。”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六·琐缀录》:“吴康斋、陈白沙卓然一代人物,即有所短,亦白璧微瑕。”鲁迅《坟·春末闲谈》:“可惜理论虽已卓然,而终于没有发明十全的好方法。”2.突然。汉王充《论衡·命禄》:“逄时遇会,卓然卒至。”《世说新语·假谲》“於是骑之

【道】〔古文〕衟《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又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又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又當道,草名。《博雅

【廓落】貌。唐陈陶《蒲门戍观海作》诗:“廓落溟涨晓,蒲门鬱苍苍。”2.虚无貌。明宋濂《同虚山房记》:“元黄之閒所贵者虚,廓落无象,空洞无偶。”3.孤寂貌。《文选·九辩》:“廓落兮羈旅而无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怜。”吕延济注:“廓落,空寂也。”唐李白《门有车马客行》:“廓落无所合,流离湘水滨。”4.结构松散或内容空泛。晋葛洪《神仙传·王远》:“远有书与陈尉,其书廓落,大而不工。”清戴名世《凌母严太安人寿序》:“然而駢丽之体,廓落之辞,虽有盛德懿行,反以掩其实,非君子之所以寿其亲也。”5.豁达;宽弘。《晋书·姚萇载记》:

【圆通】事理;处事灵活。《梁书·处士传·陶弘景》:“弘景为人,圆通谦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抚台是个极圆通的人,虽然疑心他,却不肯去盘问他。”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官威莫测,即使无论如何圆通,也难办的。”2.文辞周密畅达。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封禅》:“然骨掣靡密,辞贯圆通,自称极思,无遗力矣。”3.佛教语。圆,不偏倚;通,无障碍。谓悟觉法性。《楞严经》卷二二:“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宋范成大《晚集南楼》诗:“懒拙已成三昧解,此生还记一圆通。”宋沉辽《奉赠行师参慎禅师

【是】〔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又《韻補》叶市之切。

【宗】《唐韻》作冬切《集韻》《韻會》祖賨切《正韻》祖冬切,音。《說文》尊祖廟也。《白虎通》宗者何,宗有尊也,爲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郉昺曰》宗者,本也。廟號不遷,最尊者祖,次曰宗,通稱曰宗廟。《禮·祭法》有虞氏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湯,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賈誼曰》祖有功,宗有德也。又流派所出爲宗。《禮·喪服小記》別子爲祖,繼別爲宗,繼禰爲小宗。《程頤曰》凡言宗者,以主祭祀爲言,人宗於此而祭祀也。又同姓曰宗。《詩·大雅》宗子維城。《註》同姓也。又《書·舜典》禋于六宗。《註》謂所尊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