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坐诗情远,幽探道侣兼

虚坐诗情远,幽探道侣兼

诗句读音
幽探道侣兼平仄:平 仄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二十五添
拼音: yōu tàndàolǚjiān
虚坐诗情远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xū zuòshī qíngyuǎn|yuàn

虚坐诗情远,幽探道侣兼释义

【幽探】1.谓探求幽胜之境。唐张籍《和李仆射西园》:“虚坐诗情远,幽探道侣兼。”宋苏轼《凤翔八观·东湖》诗:“新荷纳晚凉,轻棹极幽探。”清黄景仁《除夕述怀》诗:“吴山及越水,到处工幽探。”2.深入寻求。

【道】〔古文〕衟《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又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又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又當道,草名。《博雅

【侣】《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音旅。徒伴也。《陸璣·草木疏》麟不侶行。

【兼】〔古文〕《唐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音縑。《說文》幷也。从手禾。兼持二禾也。《徐曰》會意。秉持一禾,兼持二禾。可兼持者,莫若禾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前漢·王莽傳》縣宰缺者,數年守兼。《註》師古曰:不拜正官,令人守兼也。又姓。《韻會》衞公子兼之後。

【虚坐】坐位。晋潘岳《寡妇赋》:“奉虚坐兮肃清,愬空宇兮旷朗。廓孤立兮顾影,块独言兮听响。”晋陶潜《悲从弟仲德》诗:“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三国志·吴志·虞翻传》“权悵然不平”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禁虽为翻所恶,然犹盛叹翻,魏文帝常为翻设虚坐。”2.谓非进餐时的坐法。相对于“食坐”而言。《礼记·曲礼上》:“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孔颖达疏:“虚坐尽后者,凡坐各有其法。虚,空也,空谓非饮食坐也。”3.无实证而定罪。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检验》:“人赃见获者方与

【诗情】1.作诗的情绪、兴致。唐刘禹锡《秋词》之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宋陆游《瀼西》诗:“亦知忧吏责,未忍废诗情。”清王夫之《东阁梅》诗:“香国扬州锦阵豪,诗情偏向峭寒高。”2.诗一般的美妙意境。郭小川《春歌》之一:“不是我舍不得花费笔墨,只因为春天的诗情太浓太多。”

【远】〔古文〕《廣韻》雲阮切《集韻》《韻會》雨阮切,爰上聲。《說文》遼也。《廣韻》遙遠也。《正韻》指遠近定體也。又《廣韻》《集韻》《韻會》于願切《正韻》于怨切,爰去聲。《正韻》遠之也。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又叶于員切,音淵。《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 俗作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