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莫久费吟笔,好绘日月增天光
诗句 | 读音 |
---|---|
烟波莫久费吟笔 | 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仄 拼音: yān bōmò|mùjiǔfèiyínbǐ |
好绘日月增天光 | 平仄:仄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hǎo|hàohuìrì yuèzēngtiān guāng |
烟波莫久费吟笔,好绘日月增天光释义
【烟波】亦作“烟波”。1.指烟雾苍茫的水面。隋江总《秋日侍宴娄苑湖应诏》诗:“雾开楼闕近,日迥烟波长。”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淇水烟波,半含春色。”明陈汝元《金莲记·赐环》:“回首烟波,鳞鳞细翦残雪。”孙犁《白洋淀纪事·荷花淀》:“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2.指避世隐居的江湖。唐黄滔《水殿赋》:“城苑兴阑,烟波思起。”宋梅尧臣《送江阴王判官》诗:“谁知坐卧间,思及烟波里。”清曹寅《引镜谢客》诗:“烟波情亦淡,尘海路常紆。”3.比喻文章波澜起伏。侯方域
【莫】〔古文〕《唐韻》慕各切《集韻》《正韻》末各切,音寞。《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易·繫辭》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又定也。《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又謀也。《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莫之。又《博雅》强也。《論語》文莫吾猶人也。《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强爲文莫。《揚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莫與。《註》莫,勉之也。又削也。《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又《博雅》莫莫,茂也。《詩·周南》維葉莫莫。《註》莫莫,茂密之貌。又《莊子·逍遙遊》廣莫之
【久】《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已有切,音九。暫之反也。《易·繫辭》恆久也。《中庸》不息則久。《註》久,常於中也。《老子·道德經》天乃道,道乃久。又待也。《左傳·昭二十四年》士伯曰:寡君以爲盟主之故,是以久子。又《說文》久,从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引周禮,久諸牆以觀其橈。◎按今《考工記·廬人》作灸,諸牆以眡其橈。註灸,猶柱也。釋文音救。又《儀禮·士喪禮》夏祝鬻餘飯用二鬲,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註》久讀爲灸。《疏》灸,塞義,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又《韻補》叶舉里切,音几。《詩·邶風》何其久也
【吟】〔古文〕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音切,音崟。《說文》呻也。《廣韻》歎也。又《增韻》哦也,咏也,鳴也。《莊子·德充符》倚樹而吟。《戰國策》晝吟宵哭。《楚辭·漁父》行吟澤畔。《荀子·不苟篇》盜跖吟口。《註》吟咏長在人口也。《後漢·梁冀傳》口吟舌言。《註》謂語吃不能明了。又姓。《正字通》唐嘉州刺史吟約。又音含。《前漢·郊祀歌》靈安留,吟靑黃。《註》服虔曰:吟音含。○按師古云:服說非也。吟,歌誦也,靑黃,四時之樂也。然服有此音,今存之。又《集韻》牛錦切,音僸。《揚雄·解嘲》蔡澤雖噤吟,而笑唐舉。《註》
【笔】《集韻》與筆同。詳筆字註。漢典考證:《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音必。《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法書攷》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註》筆,謂書具
【好】〔古文〕《唐韻》呼皓切《集韻》《韻會》《正韻》許皓切,蒿上聲。美也,善也。《詩·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又相善也。《詩·衞風》永以爲好也。又好會也。《周禮·春官》琬圭以結好。《左傳·文十二年》藉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又人名。張好好,年十三,姣麗善歌,杜牧置樂籍中。見《唐書·杜牧傳》。又曲名。武夷君于山頂會鄕族,仙樂競奏,唱人閒好。見《武夷山志》。又《廣韻》呼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到切,音耗。《說文》愛而不釋也。女子之性柔而滯,有所好,則愛而不釋,故於文,女子爲好。《詩·唐風》中心好之。又孔也。《
【绘】《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對切,音潰。《說文》會五采繡也。《小爾雅》雜彩曰繪。《玉篇》綵畫也。《論語》繪事後素。《何晏註》繪,畫文也。《釋文》本又作繢。又《廣韻》《集韻》《韻會》黃外切,音會。義同。又與會同。《書·益稷》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傳》會,五采也。以五采成此畫焉。《釋文》會,馬鄭作繪。又與鄶同。《穀梁傳·宣十八年》邾人戕繪子于繒。《釋文》繪,本或作鄶。又《集韻》古外切,音儈。五采束髮也。
【日月】和月亮。《易·离》:“日月丽乎天,百穀草木丽乎土。”唐韩愈《秋怀诗》之一:“羲和驱日月,疾急不可恃。”丁玲《韦护》第三章:“这是包含海洋和峻山以及日月星辰的一个充满了福乐的大宇宙。”2.一天一月;每天每月。《论语·雍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餘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汉蔡邕《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方今郡县盗贼,刼摽人财,攻犯官民,日月有之。”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靖谢曰:‘老臣宜从,但犬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於道路,仰累陛下。’”王闿运《储玟躬传》:“自道光末载,湖南日月多故。”3.时令;时光
【增】《唐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正韻》咨登切,音曾。《說文》益也。一曰重也。《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史記·黃霸傳》戸口歲增。又衆也。《詩·魯頌》烝徒增增。又與層通。增城漢宮。見前城字註。《揚雄·甘泉賦》增宮參差。又與曾通。又《廣韻》《集韻》《韻會》子鄧切《正韻》子孕切,音橧。賸也。
【天光】1.自然的智慧之光。《庄子·庚桑楚》:“宇泰定者,发乎天光。”成玄英疏:“其发心照物,由乎自然之智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至汤,体长专小……性长於天光,质易纯仁。”宋黄庭坚《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身闲閲世故,宇静发天光。”2.日光;天空的光辉。《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於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於王’。”唐李白《狱中上崔相涣》诗:“羽翼三元圣,发辉两太阳。应念覆盆下,雪泣拜天光。”清黄鷟来《雨晴游弘济寺访蒲庵和尚》诗:“谷口噏天光,双树如拱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