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河北贼,挑致海东夷

养成河北贼,挑致海东夷

诗句读音
养成河北贼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yǎng chéng2běi|bèizéi
挑致海东夷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tiāo|tiǎozhìhǎidōng yí

养成河北贼,挑致海东夷释义

【养成】1.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吕氏春秋·本生》:“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他年十二岁上就游庠的,养成一肚皮的学问。”巴金《观察人》:“我养成了观察人的习惯。”2.教育。宋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宋曾巩《筠州学记》:“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於学行,岂有彼此之偏,先后之过乎?”漢

【河】《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水名。《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釋名》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又九河。《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六,

【北】〔古文〕《唐韻》博墨切《集韻》《韻會》必墨切《正韻》必勒切,綳入聲。《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違也。《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又《廣韻》奔也。《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又《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集韻》違也。《正韻》分異也。《書·舜典》分北三苗。《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贼】《廣韻》昨則切《集韻》《韻會》疾則切,音蠈。盜也。《玉篇》刧人也。《書·舜典》賊姦宄。《傳》殺人曰賊。又《詩·大雅》不僭不賊。《傳》不殘賊。又《左傳·僖九年》不僭不賊。《註》賊,傷害也。又《周禮·夏官·大司馬》賊賢害民,則伐之。《疏》賊虐。又害苗之蟲。《詩·小雅》去其螟螣,及其蟊賊。《傳》食節曰賊。《陸璣疏》賊似桃李中蠹蟲,赤頭身長而細耳。

【挑】《唐韻》吐彫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彫切,音祧。《說文》撓也。一曰摷也。又器名。《儀禮·有司徹》二手執挑枋,以挹湆,注于疏七。《註》挑謂之歃,讀如或舂或抭之抭字。或作挑者,秦人語也。《釋文》湯堯反,又他羔反。又與佻通。偸薄也。《荀子·彊國篇》其服不挑。又《增韻》杖荷也。俗謂肩荷曰挑。又取也。今揀選人物亦謂之挑。又《唐韻》《集韻》《韻會》徒了切,音窕。引也,撥也。《博雅》疾也。一曰弄也。《史記·項羽紀》願與漢王挑戰,决雌雄。《註》擿嬈敵求戰,古謂之致師。《前漢·司馬相如傳》卓王孫有女文君,好音,相如以琴

【致】《廣韻》《集韻》陟利切,音躓。《說文》送詣也。《春秋·成九年》夏,季孫行父如宋致女。《註》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隨加聘問,謂之致女。《禮·曲禮》獻田宅者操書致。《註》詳書其多寡之數,致之于人也。又招致也。《楊升庵外集》致有取意。《易·繫辭》備物致用。《疏》謂備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劑致甿。《註》致,猶會也。民雖受上田中田下田,及會之。以下劑爲率。又納也。《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註》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疏》不云置,而云致者,置是廢絕,致是與人,明朝廷必有賢代己也。

【海】《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音醢。《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又環九州爲四海。《書·禹貢》四海會同。《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又物產饒富爲陸海。《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又天海,星名。《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又州名。《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又《韻補》叶虎洧切,音喜。《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又叶火五切,音虎。《陸雲

【东夷】1.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礼记·曲礼下》:“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东夷献其乐器,肃慎贡其楛矢。”唐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河北、山西的北部是所谓北狄,陕西的大部分是所谓西戎,黄河的下游是所谓东夷。”2.指三国吴。《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嗟彼东夷,凭江阻湖,骚扰边境,劳我师徒。”李善注:“东夷,谓吴。”3.特指清朝统治者。清顾炎武《羌胡引》:“东夷跳梁歷三世,四十五年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