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简介

杨慎(1488-1559)明代著名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今四川新繁人。
官至翰林修撰,后谪云南永昌,死于当地。
杨慎相关资料
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 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诗… 详细介绍
杨慎自幼聪颖,十一岁即能作诗。十二岁,写成《古战场文》,众人皆惊。进京后,写《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中式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十二年(1517)八月,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被迫称病还乡。 此外,杨慎的父亲也是明朝的三朝老臣——内阁首辅杨廷和。 明世宗即位,被召至… 详细介绍
蟾宫折桂升庵自幼聪慧过人,又非常好学,再加上他出生于书香门第,是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所以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七岁时,他母亲教他句读和唐代绝句,常能背诵。十一岁时,就会写近体诗。十二岁时,拟作《吊古战场文》,有“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警句,他的叔父兵部侍郎瑞红看了极为赞赏,复命拟《过秦论》,其祖父读了之后,… 详细介绍
揭示理学和心学都存在着“重虚谈”、“多议论”、“学而无实”、“学而无用”的弊端。杨慎说: 骛于高远,则有躐等凭虚之忧;专于考索,则有遗本溺心之患。故曰:“君子以尊德性而道问学”。故高远之弊,其究也,以六经为注脚,以空索为一贯,谓形器法度皆刍狗之余,视听言动非性命之理,所谓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世之禅学以之。考索之弊,其究也,涉猎记诵以杂博相高,割裂装缀以华靡… 详细介绍
小学:《古音》七书、《丹铅》诸录、《六书博证》等。经学:《升庵经说》、《易解》、《檀弓丛训》等。文学:《升庵诗话》、《艺林伐山》、《绝句衍义》、《画品》、《全蜀艺文志》等。史地:《云南山川志》、《南诏野史》等。诗词:《升庵诗集》、《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等。编纂:《古今风谣》、《古今谚》、《丽情集》等。
杨慎的热门古诗
《二十一史弹词》
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明月中天,
照见长江万里船。
月光如水,
江水无波。
色与天连。
垂杨两岸净无烟,
沙禽几处惊相唤。
丝缆停牵,
乘风直上银河畔。
海滨龙市趁春畲,
江曲鱼村弄晚霞。
孔雀行穿鹦鹉树,
锦莺飞啄杜鹃花。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
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 11 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