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漾潭际月,飗飗杉上风
漾漾潭际月,飗飗杉上风释义
【飗飗】风吹貌。《艺文类聚》卷一引晋湛方生《风赋》:“亦有飘泠之气,不疾不徐,飀飀微扇,舋舋清舒。”南朝梁陆倕《思田赋》:“风飀飀以吹隟,灯黯黯而无光。”唐刘长卿《杂咏上礼部李侍郎·幽琴》:“飀飀青丝上,静听松风寒。”郭澄清《大刀记》第五章:“飗飗的西北风滚过荒原,圈圈打旋,嗷嗷怪叫。”2.形容动作轻疾如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雷曹》:“乃以驾车之绳万尺掷前,使握端縋下。乐危之。其人笑言:‘不妨。’乐如其言,飀飀然瞬息及地。”3.象声词。多形容风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皮》:“道士出一葫芦,拔其塞,置烟中,飀飀
【上风】指风刮来的那个方向。《庄子·天运》:“虫,雄鸣於上风,雌应於下风而风化。”宋文天祥《渔舟》诗序:“忽有十八舟,上风冉冉而来。”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四:“吴越之战,敌得风势,傅瓘引舟佯避,俟敌过而回舟扬灰以败之,此易下风为上风者也。”午星《一个红军女游击战士》:“肖大嫂接连搬了好几捆柴草,堆到碉堡门口,又在上风方向,摆了一摊辣椒和树柴。”2.比喻优势或有利的地位。《西游记》第四二回:“行者道:‘兄弟,虽不曾救得师父,老孙却得个上风来了。’”鲁迅《且介亭杂文·说“面子”》:“他既然没有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了面
【漾漾】闪耀貌。唐皇甫曾《山下泉》诗:“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唐许浑《春望思旧游》诗:“花光晴漾漾,山色昼峨峨。”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寒波漾漾,芳心脉脉。”2.飘荡貌。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便觉身如一叶,随风漾漾欲飞。”典
【潭】《唐韻》《正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音覃。水名。《說文》水出武陵鐔成玉山。又深也。《前漢·揚雄傳》潭思渾天。又州名。《廣輿記》長沙府,隋唐曰潭州。又《集韻》《正韻》徐心切,音尋。旁深也。與潯同。《揚雄·解嘲》或橫江潭而漁。又《集韻》《正韻》夷針切,音淫。浸潭,與浸淫同。《司馬相如·上林賦》浸潭促節。《漢書》作浸淫。又《廣韻》《集韻》以荏切,音。潭濼,水動搖貌。或作藫。又《集韻》忍甚切,音荏。義同。漢典考證:〔《說文》水出武陵潭成玉山。〕 謹照原文潭改鐔。 考證:〔《說文》水出武陵潭成玉山。〕 謹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