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止名园今老矣,卷舒画轴思悠然
诗句 | 读音 |
---|---|
仰止名园今老矣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 yǎng zhǐmíng yuánjīnlǎoyǐ |
卷舒画轴思悠然 | 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juǎn shūhuàzhóu|zhòu1|1yōu rán |
仰止名园今老矣,卷舒画轴思悠然释义
【仰止】仰慕;向往。止,语助词。语出《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宋姜夔《饶歌吹曲·沅之上》:“真人方兴,百神仰止。”清魏源《贵溪象山龙虎山诸诗》之一:“山形果象蹲,遗躅空仰止。”孙中山《革命原起》:“二人死节之烈,浩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每一念及,仰止无穷。”
【名园】著名的园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唐杜甫《奉汉中王手札》诗:“主人留上客,避暑得名园。”明朱有燉《风月牡丹仙》第一折:“小生再不敢希望佳期,但於明日在此名园,请邀东道,宴请芳卿。”清唐孙华《送王诵侯之官成都》诗:“渌水名园比洛涘,板舆奉母方闲居。”漢
【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又《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 从亼會意。,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老】〔古文〕《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又《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又《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又《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又《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又《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又《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
【矣】〔古文〕《唐韻》《集韻》于己切《韻會》羽已切《正韻》養里切,音。《說文》語已辭也。《徐曰》矣者,直疾。今試言矣,則出氣直而疾會意。《柳宗元曰》決辭也。又叶于姬切,音依。《詩·小雅》徹我牆屋,田卒汙萊。曰予不戕,禮則然矣。萊音釐。 《正字通》通作巳。音以。與已別。
【卷舒】1.卷起与展开。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元龙辅《龙辅女红馀志·玳瑁屏》:“阳文张玳瑁屏风,黄金为屈膝,长七尺,广二丈,可以卷舒。”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叶子戏》:“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2.犹进退;隐显。汉刘向《列女传·王章妻女》:“君子谓王章妻知卷舒之节。”唐韩愈《遣兴联句》诗:“蘧宁知卷舒,孔颜知行藏。”元刘祁《归潜堂记》:“盖君子之道以时卷舒,得其时不进为固,失其时而强进为狂。”卷缩和伸展。《淮南子·原道训》:“幽兮冥兮,应无形兮;遂兮洞兮,不虚动
【轴】《廣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音逐。《說文》持輪。《釋名》軸,抽也。入轂中可抽出也。又織具。《詩·小雅》杼軸其空。《註》杼,持緯者。軸,受經者。又卷軸。《韓愈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又乾軸、地軸,皆取旋運輪轉之意。《袁宏·三國名臣贊》廻乾軸。《木華·海賦》地軸挺拔而爭廻。又當軸,秉國政也。《前漢·田千秋傳》當軸處中。又病不能行也。《詩·衞風》碩人之軸。《箋》病也。《註》盤桓不行之意。又地名。《詩·鄭風》淸人在軸。《註》軸,河上衞地。 《集韻》一作。zdi&
【思】〔古文〕恖《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正韻》息移切,音司。《說文》睿也。《書·洪範》思曰睿。《六書總要》念也,慮也,繹理爲思。又願也。《詩·大雅》思皇多士。《箋》願也。《正義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願也。又語巳辭。《詩·周南》不可泳思。又《大雅》神之格思。又語起辭。《詩·大雅》思齊太任。又《魯頌》思樂泮水。又《諡法》謀慮不愆曰思。又州名。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水得名。又姓。以諡爲氏,明有思志道。又《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相吏切,音四。《揚雄·甘泉賦》儲精垂思。又悲也。《詩·小雅》思泣
【悠然】1.闲适貌;淡泊貌。晋陶潜《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杜甫《寄贾司马严使君》诗:“故人俱不利,謫宦两悠然。”明张居正《送毛青城谪滇南》诗:“浮名看自薄,謫宦转悠然。”叶圣陶《游临潼》:“荷池里只剩荷梗了,几只鸭悠然浮在池面。”2.深远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戴公从东出,谢太傅往看之。谢本轻戴,见但与论琴书。戴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谢悠然知其量。”宋叶适《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入其塾,诵读之鏘然,覃思之悠然,人雅多公父子不穷於儒也。”3.以形容韵味不尽。清袁枚《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