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可曾过北里,鲁人何必敬东家
诗句 | 读音 |
---|---|
杨子可曾过北里 |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yáng zǐkě zēngguò|guo|guōběi lǐ |
鲁人何必敬东家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lǔ rénhé bìjìngdōng jiā |
杨子可曾过北里,鲁人何必敬东家释义
【杨子】1.指杨朱。《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韩非子·说林上》:“杨子过於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宋杨亿《泪》诗之二:“枉是荆王疑美璞,更令杨子怨多岐。”2.指西汉扬雄。晋左思《咏史》之四:“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唐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三十韵》:“杨子淹投阁,邹生惜曳裾。”宋王安石《杨雄》诗之一:“杨子出其后,仰攀忘贱贫。”3.俗称米中生的小黑虫。4.古津渡名。即杨子渡。也写作“扬子”。杨,通“扬”。唐李白《长干行》之二:“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八月
【可曾】同“可憎”。《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变文》:“王郎见妻端正,指(拍)手喜欢,道数声可曾。”1.曾否;是否。元无名氏《看钱奴》第四折:“满口假悲慈,可曾有半文儿布施。”贺敬之《放歌集·西去列车的窗口》诗:“你可曾想见:那些年轻人火热的胸口,在渴念人生路上第一个战斗。”2.已经。清李渔《奈何天·崖略》:“花灯彩轿,可曾备下了么?”漢
【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臥切,戈去聲。《玉篇》度也,越也。《正韻》超也。《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禮·檀弓》過之者,俯而就之。《史記·贾生傳》自以爲過之,今不及也。又過失也。《書·大禹謨》宥過無大。《註》過者,不識而誤犯也。《前漢·文帝紀》俱去細過,偕歸大道。又罪愆也。《周禮·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誅,以馭其過。又責也。《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又卦名。易大過,小過。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廣韻》經也。《書·禹貢》東過洛汭,北過洚水。又過所也。《釋名》過
【北里】古舞曲名。《史记·殷本纪》:“帝紂……好酒淫乐,嬖於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2.称委靡粗俗的曲乐。三国魏曹植《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晋葛洪《抱朴子·崇教》:“濮上北里,迭奏迭起。”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未睹《钧天》之美,则北里为工;不咏《关雎》之乱,则桑中为雋。”3.唐长安平康里位于城北,亦称北里。其地为妓院所在地。后因用以泛称娼妓聚居之地。唐孙棨《<北里志>序》:“诸妓居平康里……比常闻蜀妓薛涛之才,必谓人
【鲁人】1.鲁国人。《礼记·檀弓下》:“鲁人有周丰也者。”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鲁人晨哭,而颜渊察其生离。”2.特指孔子。明张文邦《署感知编后》诗:“何当中道絶,麟丧鲁人怜。”3.愚笨、鲁钝的人。《左传·文公十五年》:“鲁人以为敏。”孔颖达疏:“鲁人,鲁钝之人。”《礼记·檀弓下》:“容居,鲁人也,不敢忘其祖。”郑玄注:“鲁,鲁钝也。”明高启《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薄俗相轻吾敢怨,鲁人犹自笑东家。”
【何必】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年钧择贤,义钧则卜,古之道也。非适嗣,何必娣之子?”三国魏嵇康《秀才答》诗之三:“都邑可优游,何必栖山原?”《朱子语类》卷一一六:“若既知悔,后次改便了,何必常常恁地悔!”巴金《灭亡》第十章:“你还有很长的时间,又何必急急于一时呢?”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必。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歷城房家园,齐博陵君豹之山池,其中杂树森竦,泉石崇邃……公语参军尹孝逸曰:‘昔季伦金谷山泉,何必踰此?’”唐张祜《题孟处士宅》诗:“高才何必贵?下位不妨贤。”
【敬】〔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居慶切,音竟。《說文》肅也。《釋名》敬,警也。恆自肅警也。《玉篇》恭也,愼也。《易·坤卦》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書·洪範》敬用五事。《周禮·天官·小宰》三日廉敬。《註》敬,不解於位也。《禮·曲禮》毋不敬。《註》禮主於敬。《左傳·僖三十三年》敬德之聚也。《論語》修己以敬。又《後漢·周燮傳》安帝以纁羔幣聘燮,燮因自載到潁川陽城,遣生送敬,遂辭疾而歸。《註》送敬,猶致謝也。又姓。《廣韻》敬仲之後,漢有揚州刺史敬歆。又《韻補》叶居卿切。《曹植·車渠椀賦》何神怪之巨偉,信一覽而尤
【东家】1.指东邻。《孟子·告子下》:“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汉书·王吉传》:“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宋唐庚《游雪峰院书所见》诗:“东家既峥嶸,西邻亦稜层。”明高启《东池看芙蓉》诗:“东家喜有木芙蓉,几树繁开依緑沼。”2.旧时雇工、佃户、幕僚对雇主、田主、上司的称呼。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多谢哥哥赐我这三封书,我辞别东家,便索东行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师爷听得东家过来,连忙换上帽子,作揖迎接。”老舍《骆驼祥子》一:“他真拉上了包月,可是事实并不完全帮助希望……他自管小心他的,东家并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