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壑知心赏,琴樽乐性灵
岩壑知心赏,琴樽乐性灵释义
【岩壑】溪谷。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事,灭跡入云峯。巖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唐卢纶《太白西峰书怀》诗:“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巖壑。”明王守仁《登泰山》诗:“阳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辉。”清黄燮清《十一月朔大雪》诗:“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别。”2.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唐岑参《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巖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宋黄庭坚《和答外舅孙莘老》诗:“少监巖壑姿,宿昔廊庙具。”
【知】〔古文〕《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又《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又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又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又《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
【心赏】1.犹心爱。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2.心情欢畅。唐杨炯《李舍人山亭诗序》:“唯谈笑可以遣平生,唯文词可以陈心赏。”宋欧阳修《伊川独游》诗:“身闲爱物外,趣远谐心赏。”清钮琇《觚賸·石言》:“端溪砚石,古今所贵……吾是以中心好之,拊之抱之,浴之澡之,心赏神怡,而不可以告客者也。”
【琴樽】亦作“琴尊”。亦作“琴罇”。琴与酒樽为文士悠闲生活用具。南朝齐谢朓《和宋记室省中》:“无叹阻琴樽,相从伊水侧。”唐陈子昂《群公集毕氏林亭》诗:“默语谁相识,琴罇寄此窗。”元张仲深《晚字韵》:“道路终坦夷,琴尊当往返,欢迎在今日,论交未为晚。”楼辛壶《咏山川雨露图书室》:“室静琴樽古,窗明木叶疏。”
【乐】《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音岳。《說文》五聲八音之總名。《書·舜典》夔,命女典樂,敎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易·豫卦》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又鐘鼓、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孝經》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又姓。《左傳》晉大夫樂王鮒,《戰國策》燕樂毅。複姓。《孟子》樂正裘。又《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喜樂也。《通論》喜者主於心,樂者無所不被。《易·繫辭》樂天知命。《孟子》與民同
【性灵】1.内心世界。泛指精神、思想、情感等。《晋书·乐志上》:“夫性灵之表,不知所以发於咏歌;感动之端,不知所以关於手足。”唐孟郊《怨别》诗:“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清秋瑾《精卫石》弹词第一回:“只有英雄忠义辈,肉身虽死性灵存。”杨朔《望南山》:“在人们眼里,大南山似乎不是没有性灵的石头,倒像最知心知意的亲人,有什么酸甜苦辣的话,都可以对他说。”2.性情。唐元稹《有鸟》诗之二:“有鸟有鸟毛似鹤,行步虽迟性灵恶。”宋徐铉《病题》诗:“性灵慵懒百无能,唯被朝参遣夙兴。”3.智慧,聪明。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