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简介

晏几道(约1048-1118,一说约1030─1106)北宋词人。
字叔原,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宰相晏殊的幼子,一生落拓不得志。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郑侠上书请罢新法,获罪下狱。
在郑侠家中搜得晏几道的赠诗,中云:「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
」遂被牵连下狱。
元丰五年(1082)监颍昌许田镇。
由于怀才不遇,「陆沉于下位」,晚年甚至弄得衣食不济。
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说:「叔原,固人英也。
其痴亦自绝人……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而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可见他的思想和性格。
词风逼近乃父,但成就更高。
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词作的思想内容比晏殊词深刻得多。
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她们美好心灵的篇章。
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
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
在有些作品中,表现出不合世俗、傲视权贵的态度和性格。
《小山词》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诗。
工于言情,但很少尽情直抒,多出之以婉曲之笔,较之晏殊的词沉郁顿挫。
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发展,日臻纯熟。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等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前人对《小山词》的评价甚高。
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
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
」
晏几道相关资料
晏几道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他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颖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 黄庭坚的《小山词序》也许给我们一个最好的解释:“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 详细介绍
近人编写的晏几道年谱及其他研究晏几道的文章,对他的生卒年均是根据有关材料推算而定。如夏承焘先生编撰的《唐宋词人年谱·二晏年谱》中推断,几道约生于天圣八年庚午(1030),卒于崇宁五年丙戌(1106),今人多沿用此说。后钟陵先生昌许田镇,晚年由乾宁军通判转开封府推官。黄庭坚称其"磊隗权奇,疏于顾忌。文章翰墨,自立规模。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又称其平生有;… 详细介绍
晏几道的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其父齐名,世称“二晏”。但当时及后世作者都对他评价很高,认为造诣在殊之上。“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白雨斋词话》)词风逼近其父。既有晏殊词风的清丽婉曲,语多浑成;又比晏殊词沉挚、悲凉。特别是在言情词上,更优于其父。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词作的思想内容比晏殊词… 详细介绍
晏几道的热门古诗
凭觞静忆去年秋,桐落故溪头。诗成自写红叶,和恨寄东流。
人脉脉,水悠悠。几多愁。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漫倚高楼。
【浣溪沙】
二月春花厌落梅,
仙源归路碧桃催。
渭城丝雨劝离杯。
欢意似云真薄倖,
客鞭摇柳正多才。
凤楼人待锦书来。
【浪淘沙】
高阁对横塘,新燕年光。
柳花残梦隔潇湘。
绿浦归帆看不见,还是斜阳。
一笑解愁肠,人会娥妆。
藕丝衫袖郁金香。
曳雪牵云留客醉,且伴春狂。
【阮郎归】
来时红日弄窗纱,
春红入睡霞。
去时庭树欲栖鸦。
香屏掩月斜。
收翠羽,整妆华,
青骊信又差。
玉笙犹恋碧桃花,
今宵未忆家。
【南乡子】
花落未须悲,红蕊明年又满枝。
惟有花间人别后,无期。
水阔山长雁字迟。
今日最相思,记得攀条话别离。
共说春来春去事,多时。
─点愁心入翠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