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具足吞云梦,梦象豁达无颇偏
诗句 | 读音 |
---|---|
梦象豁达无颇偏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mèng xiànghuò dáwúpō piān |
眼前具足吞云梦 | 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yǎnqiánjù zútūnyún mèng |
眼前具足吞云梦,梦象豁达无颇偏释义
【豁达】1.通敞。三国魏刘桢《公宴诗》:“华馆寄流波,豁达来风凉。”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依微闻鸡犬,豁达值阡陌。”清刘大櫆《浮山记》:“有洞穹然跨峰之脊,左右豁达。”2.通达晓畅。元戴表元《洪潜甫诗序》:“始时汴梁诸公言诗,絶无唐风,其博赡者谓之义山,豁达者谓之乐天而已矣。”3.规模宏大。唐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禹功本豁达,汉跡方因循。”4.胸襟开阔;豪爽大方。唐高适《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诗:“豁达常推海内贤,殷勤但酌樽中酒。”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太祖聪明豁达,知人善任。”《红楼梦》第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颇偏】颇。汉刘桢《赠徐干》诗:“仰视白月光,皦皦高且悬。兼烛八紘内,物类无颇偏。”《后汉书·方术传序》:“意者多迷其统,取遣颇偏,甚有虽流宕过诞亦失也。”李贤注:“取遣谓信与不信也。阴阳之术,或信或不信,各有所执,故偏颇也。”唐顾况《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稽首作诗》:“佛法付国王,平等无颇偏。”典
【眼】〔古文〕《唐韻》五限切《集韻》《韻會》《正韻》語限切,顏上聲。《說文》目也。《靈樞經·大惑論》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爲之精。精之窠爲眼,骨之精爲童子,筋之精爲黑眼,氣之精爲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隂,白眼赤衇法于陽。《釋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說卦》巽其於人也,爲多白眼。《史記·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晉書·阮籍傳》籍能爲靑白眼。《南史·陶弘景傳》仙書云:眼方者壽千歲。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又馬有夜眼。《本草綱目》馬夜眼在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狀》南方之果,珍異者有龍眼。又香
【具足】备。汉王充《论衡·正说》:“善善恶恶,拨乱世反诸正,莫近于《春秋》。若此者,人道、王道适具足也。”《百喻经·认人为兄喻》:“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復多钱财。”元德异《<坛经>序》:“一一法门,具足无量妙义。”郭沫若《盲肠炎·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我是相信在产业未进步、物质条件未具足的国度中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目的之政治革命是愈早愈好的。”2.充足。许地山《债》:“说到具足生活,也是没有涯岸的。”
【吞】《唐韻》吐根切《集韻》《韻會》他根切,音。《說文》咽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又《廣韻》吞,滅也。《增韻》幷包也。《戰國策》隂謀有吞天下之心。又《廣韻》他前切《集韻》他年切,音天。姓也。漢有吞景雲。又《集韻》咽也。《穀梁傳·隱三年註》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內。《釋文》吞,敕恩反。又音天。《王筠詩》桓桓信無敵,堂堂寧有前。九圻良易舉,八荒安足吞。
【云梦】亦作“云瞢”。1.古薮泽名。汉魏之前所指云梦范围并不很大,晋以后的经学家才将云梦泽的范围越说越广,把洞庭湖都包括在内。《周礼·夏官·职方氏》:“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其泽藪曰云瞢。”郑玄注:“衡山在湘南,云瞢在华容。”南朝陈张正见《赋得韩信》:“淮阴总汉兵,燕齐擅远声……所悲云梦泽,空伤狡兔情。”唐李频《湘口送友人》诗:“去雁远衝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清孔尚任《桃花扇·哭主》:“你看浩浩洞庭,苍苍云梦,控西南之险,当江汉之衝。”2.借指古代楚地。唐陆龟蒙《庆封宅古井行》:“一朝云梦围兵至,胸陷锋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