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巷萧条知命后,膺门感激受恩初
| 诗句 | 读音 |
|---|---|
| 颜巷萧条知命后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四十五厚 拼音: yán xiàngxiāo tiáozhī mìnghòu |
| 膺门感激受恩初 | 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九魚 拼音: yīng méngǎn jīshòuēnchū |
颜巷萧条知命后,膺门感激受恩初释义
【颜巷】《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本指颜回所居的陋巷,后用以指简陋的居处。唐许浑《李秀才近自涂口迁居新安适枉缄书见宽悲戚因以此答》诗:“颜巷雪深人已去,庾楼花盛客初归。”明朱权《卓文君》第一折:“静守芸窗,僻居颜巷。”
【萧条】寂寞冷落;凋零。《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宋王安石《离鄞至菁江东望》诗:“村落萧条夜气生,侧身东望一伤情。”叶圣陶《我们的骄傲》:“要是没有窗外繁密的竹枝,那个房间真太萧条了。”2.指政治、经济等不景气;衰微;衰退。三国魏曹植《卞太后诔》:“皇室萧条,羽檄四布,百姓欷歔,婴儿号慕,若丧考妣,天下縞素。”《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旧楚萧条,仍岁多故,政荒人散,实须缉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赵太学是个书生,不会经营家务
【知命】得事物生灭变化都由天命决定的道理。《易·繫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三国魏曹植《箜篌引》:“先民谁不死,知命復何忧。”唐王勃《滕王阁序》:“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清戴名世《命说示郑叟》:“吾以为命有二,有一己之命,有天下之命……知命者,知天下之命也。”2.《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代称五十岁。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如何斯人,而有斯疾,曾未知命,中年陨卒。”唐张说《豫州刺史魏君碑》:“年近知命,位止方州。”郭沫若《沸羹集·无题》:“照年龄说来,我已经是知命晋一的人,但不知怎的
【膺门】马的胸膛。《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膺门沫赭,汗沟走血。”李善注:“《相马经》曰:‘膺门欲开,汗沟欲深。’”按,南朝宋徐咸《相马书》作“胸堂欲开”。2.《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以“膺门”借指名高望重者的门下。唐元稹《陪诸公游通德湖》诗:“唯有满园桃李下,膺门偏拜阮元瑜。”唐杜牧《昔事文皇帝》诗:“吠声嗾国猘,公议怯膺门。”前蜀贯休《别卢使君》诗:“幸到膺门下,频蒙俸粟分。”汉
【感激】激发。汉刘向《说苑·修文》:“感激憔悴之音作而民思忧。”《后汉书·列女传·许升妻》:“升感激自厉,乃寻师远学,遂以成名。”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天下之事,多成于贫贱感激之中,或败於富贵安乐之际,理无可疑也。”2.引申指激动,有生气。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张旭﹞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清谭献《<明诗录>序》:“言不期深而自然感激,文不期工而吐于高亮。”3.衷心感谢。《宋书·范晔传》:“又有王国寺法静尼亦出入义康家内,皆感激旧恩,规相拯拔。”《水浒传》第七九回:“韩存保感激无地,就
【受】〔古文〕《唐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音壽。《說文》相付也。《玉篇》得也。《易·旣濟》實受其福。《詩·大雅》受天之祜。又承也。《李適之法觀禪師銘》孰承最上,密受居多。又盛也。《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又容納也。《論語》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又《正字通》神呪切,收去聲。《詩·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叶下昊。昊,許切。○按受字《韻書》無去聲。又叶音暑。《張衡·誚靑衣賦》晏嬰潔志,不顧景女。乃雋不疑,奉霍不受。《韻會》毛氏曰:从从冖。俗或作,非。音胡到切,下从丈。zd
【恩】《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痕切,音蒽。《說文》惠也。从心因聲。《徐曰》因者,有所因也。因心爲恩。又愛也,澤也。又《廣韻》隱也,私也。又州名。漢合浦郡,唐立恩州。又河南恩州,本漢淸河郡地,宋改恩州。又姓。前漢燕祭酒恩茂。《風俗通》大夫成恩之後。又叶衣延切,音烟。《趙壹·窮鳥賦》鳥也雖頑,猶識舊恩。內以書心,外以告天。
【初】〔古文〕《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又《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