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响遥天玉漏清,小纱窗外月胧明,翠帏金鸭炷香平

雁响遥天玉漏清,小纱窗外月胧明,翠帏金鸭炷香平

诗句读音
雁响遥天玉漏清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四清
拼音: yànxiǎngyáo tiānyù lòuqīng
小纱窗外月胧明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二庚
拼音: xiǎoshā chuāngwàiyuè2míng
翠帏金鸭炷香平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二仙
拼音: cuì wéijīn yā4xiāngpíng

雁响遥天玉漏清,小纱窗外月胧明,翠帏金鸭炷香平释义

【雁】《唐韻》五宴切《集韻》魚切,音贗。《說文》鳥也。从隹从人厂聲。讀若鴈。《註》徐鉉曰:雁,知時鳥。大夫以爲摯,昏禮用之,故从人。《爾雅·釋鳥》鳧雁醜。《詩·邶風》雝雝鳴雁。餘詳鳥部鴈字註。

【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兩切,音享。《說文》聲也。从音鄕聲。《註》徐鍇曰:聲之外曰響。響猶怳也,怳怳然浮也。實而精者曰聲,朴而浮者曰響。響之附聲,如影之著形。《玉篇》應聲也。《書·大禹謨》惟影響。又方響,樂器。《杜陽雜編》太和九年,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 《集韻》或作。《韻會》又作鄕。通作嚮饗。

【遥天】犹长空。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三二:“遥天耀四海,倏忽潜濛汜。”唐太宗《望终南山》诗:“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天雨花》第二回:“遥天如洗出明月,秋气清高桂蕊馨。”

【玉漏】漏壶的美称。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宋杨万里《病中夜坐》诗:“玉漏听来更二点,烛花剪了晕重开。”清厉鹗《拆桂令·题殿画乞巧图》散曲:“听玉漏迟迟五更,拜银湾脉脉双星。”龚骞《无题》诗:“玉漏有声沉画角,金釵无计叩重门。”

【纱窗】户。唐刘方平《春怨》诗:“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宋柳永《梁州令》词:“梦觉纱窗晓,残灯掩然空照。”元张可久《一半儿·梅边》曲:“枝横翠竹暮寒生,花淡纱窗残月明。”《红楼梦》第三回:“﹝黛玉﹞从纱窗中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非别处可比。”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四章:“她呆呆地望着纱窗外面的蓝天,许久功夫动也不动了。”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胧】《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籠。《說文》朦朧也。又《類篇》朣朧,月初出。詳朣字註。

【明】〔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又《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又《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又《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又《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又《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又《詩·小雅》祀事孔明。《

【翠帏】翠色的帷帐。唐温庭筠《牡丹》诗之一:“轻阴隔翠幃,宿雨泣晴暉。”后蜀顾夐《酒泉子》词:“翠幃闲掩舞双鸞,蒨香寒。”明孙柚《琴心记·孤红窥宴》:“翠幃孤梦,碧窗惊晚。”漢

【金鸭】的鸭形铜香炉。唐戴叔伦《春怨》诗:“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元张可久《寨儿令·失题》曲:“步苍苔凉透罗袜,掩朱门香冷金鸭。”龚骞《九秋诗·秋月》:“綺窗独坐香沉酒,金鸭无烟道书朽。”

【炷】《廣韻》之戍切《集韻》《韻會》朱戍切,音注。《玉篇》燈炷也。《正韻》火炷燼所著者。《讀曲歌》然燈不下炷,有油那得明。又《廣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音主。義同。 《集韻》本作主。◎按說文主字註云:鐙中火主也。徐鉉曰:今俗別作炷,非是。然炷與主分相沿已久。今皆从火。

【香】〔古文〕《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音鄕。《玉篇》芳也。《正韻》氣芬芳。《書·君》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詩·周頌》有飶其香。《禮·月令》中央土,其臭香。又草木之香,如沉香,棧香,蜜香,檀香,具載。《洪芻·香譜》及《葉延珪·香隸》諸書。又獸亦有香。《談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絕愛其臍,爲人逐急,卽投巖舉爪,剔裂其香。又《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又有小麝,其香更奇。又風香。《庾信詩》結客少年塲,春風滿路香。又含香。《漢官儀》尚書郞含雞舌香,伏奏

【平】〔古文〕《唐韻》符兵切《集韻》《韻會》蒲兵切《正韻》蒲明切,音苹。《說文》平,語平舒也。《廣韻》平,正也。《增韻》平,坦也。《易·泰卦》无平不陂。又《廣韻》平,和也。《書·堯典》平章百姓。《傳》平和章明。《疏》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又成也。謂解恕和好也。《爾雅·釋詁》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穀梁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註》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義。《左傳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又治也。《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傳》水土治曰平。《詩·小雅》原隰旣平。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