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仰兮啸咏,鼓长江兮何时还
诗句 | 读音 |
---|---|
偃仰兮啸咏 | 平仄:仄 仄 平 仄 仄 拼音: yǎn yǎngxīxiào yǒng |
鼓长江兮何时还 | 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gǔcháng jiāngxīhé shíhuán|hái |
偃仰兮啸咏,鼓长江兮何时还释义
【偃仰】乐。《诗·小雅·北山》:“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高此者,便当罢谢,偃仰私庭。”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諲》:“天寳中,谢官,归故山偃仰,不復来人间矣。”明归有光《与同年陈给事书》:“国事委重从官,吾文何得偃仰林下也!”2.谓随世俗应付。《荀子·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唐柳宗元《贺赵江陵宗儒辟符载启》:“﹝符载﹞中间因缘,陷在危邦,与时偃仰,不废其道。”3.俯仰。《后汉书·李固传》:“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伤悴之心。”宋苏轼《墨君堂记》
【兮】《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又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又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啸咏】”。亦作“啸咏”。犹歌咏。《晋书·阮孚传》:“窃以今王莅镇,威风赫然……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唐谷神子《博异志·刘方玄》:“唯闻厅西有家口语言啸咏之声,殆不多辨。”宋苏轼《与张朝请书》之三:“新春海上啸咏之餘,有足乐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宫中有玉树一株,围可合抱……叶类碧玉,厚一钱许,细碎有浓阴,常与女啸咏其下。”
【鼓】〔古文〕《唐韻》工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又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又星名。《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又《前漢·五行
【长江】泛指长的江流。宋曾巩《道山亭记》:“福州治侯官……其地於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2.水名。古专称江,后以江为大川的通称,始称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区,在上海市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为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典
【兮】《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又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又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何时】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龙城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刘大白《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典
【还】《篇海類編》音浮。又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又《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又《灌嬰傳》還定三秦。又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又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