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诗句读音
炎炎日正午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yán yán4zhèng wǔ
灼灼火俱燃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二仙
拼音: zhuó zhuóhuǒjùrán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释义

【炎炎】貌。《诗·大雅·云汉》:“赫赫炎炎,云我无所。”毛传:“炎炎,热气也。”汉焦赣《易林·乾之睽》:“阳旱炎炎,伤害禾穀。”《水浒传》第十六回:“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2.火光猛烈貌。《史记·天官书》:“﹝天狗﹞所堕及,望之如火光,炎炎衝天。”唐欧阳詹《怀忠赋》:“彼炎炎之原燎,信扑之而不灭。”3.色彩光艳貌。汉班固《东都赋》:“羽旌扫霓,旌旗拂天,焱焱炎炎,扬光飞文。”南朝梁江淹《丽色赋》:“色练练而欲夺,光炎炎其若神。”明唐寅《娇女赋》:“綦丹縠兮素五综,丽炎炎兮伦无双。”4.气势兴盛貌;向上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正午】指中午十二点钟左右。唐李廓《夏日途中》诗:“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一:“猫眼早暮则睛圆,正午则如一线耳。”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人又言二月朔日正午有日华,而人愈不得见。”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漢

【灼灼】1.明亮貌。晋傅玄《明月篇》:“皎皎明月光,灼灼朝日暉。”唐韩濬《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灼灼千门晓,煇煇万井春。”《封神演义》第七五回:“余元的寳剑,光华灼灼。”鲁迅《野草·腊叶》:“今夜他却黄蜡似的躺在我的眼前,那眸子也不复似去年一般灼灼。”2.鲜明貌。《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晋陆机《拟青青河畔草》诗:“粲粲妖容姿,灼灼美颜色。”唐杨衡《寄赠田仓曹湾》诗:“芳兰媚庭除,灼灼红英舒。”《花月痕》第十三回:“隔水望芙蕖,芙渠红灼灼。”3.明白貌。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郊祭》:“天下福若无

【俱】《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音拘。皆也。《孟子》父母俱存。又偕也,具也。《莊子·天運篇》道可載而與之俱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乗車,兩馬,一豎子俱。又姓。南凉將軍俱延,唐江州監軍俱文珍。

【燃】《廣韻》俗然字。詳然字註。《元經》光熙元年夏五月範陽地燃。又《拾遺記》周武王六年,燃丘之國獻比翼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