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岩五岳镇方舆,八极廓清氛祲除
诗句 | 读音 |
---|---|
八极廓清氛祲除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九魚 拼音: bā jíkuò qīngfēn jìnchú |
岩岩五岳镇方舆 | 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án yánwǔyuè zhènfāng yú |
岩岩五岳镇方舆,八极廓清氛祲除释义
【八极】八方极远之地。《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高诱注:“八极,八方之极也,言其远。”唐李白《大鹏赋》:“余昔於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鲁迅《南腔北调集·大家降一级试试看》:“杜威教授有他的实验主义,白璧德教授有他的人文主义,从他们那里零零碎碎贩运一点回来的就变了中国的呵斥八极的学者,不也是一个不可动摇的证明吗?”
【廓清】1.澄清,肃清。汉荀悦《汉纪·高帝纪四》:“征乱伐暴,廓清帝宇,八载之内,海内克定。”《隋书·李密传》:“明公以英桀之才,而统驍雄之旅,宜当廓清天下,诛剪羣凶。”唐李汉《<昌黎先生集>序》:“先生於文,摧陷廓清之功,比於武事,可谓雄伟不常者矣。”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三》:“还可以看见一个大广告,里面是什么大英雄得胜之后,必须廓清邪说,诛戮异端等类古色古香的名言。”2.明净,清澈。《旧唐书·肃宗纪》:“风沙顿止,天地廓清。”
【氛祲】。南朝宋王僧达《七夕月下》诗:“远山敛氛祲,广庭扬月波。”氛,一本作“雰”。唐杜甫《诸将》诗之四:“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2.指预示灾祸的云气。《诗·大雅·灵台》“经始灵臺”宋朱熹集传:“国之有臺,所以望氛祲,察灾祥,时观游,节劳佚也。”《明史·胡深传》:“亮祖等克崇安,进攻建寧。友定将阮德柔固守。深视氛祲不利,欲缓之。”3.比喻战乱,叛乱。南朝梁沉约《王亮王莹加授诏》:“内外允谐,逆徒从慝,躬卫时难,氛祲既澄,并宜光赞缉熙,穆兹景化。”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飞尘埃
【除】《唐韻》直魚切《集韻》《韻會》如切《正韻》長魚切,音儲。《說文》殿陛也。《班固·西都賦》玉除彤庭。又《前漢·蘇武傳》扶輦下除。《註》除謂門屛之閒。又《玉篇》去也。《書·泰誓》除惡務本。《左傳·隱元年》蔓草猶不可除。又《昭十七年》振除火災。《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又《揚子·方言》病愈者或謂之除。又算法有乗除。《前漢·律歷志》法除之。又治也。《易·萃卦》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註》除者,治也。《禮·曲禮》馳道不除。又《周禮·地官·山虞》若祭山林,則爲主而修除。《註》治道路場壇。《左傳·昭十三年》令諸
【岩岩】亦作“岩岩”。亦作“嵓嵓”。亦作“嵒嵒”。1.高大;高耸。《诗·鲁颂·閟宫》:“泰山巖巖,鲁邦所詹。”孔颖达疏:“言泰山之高巖巖然,鲁之邦境所至也。”《文选·张衡<思玄赋>》:“冠嵒嵒其映盖兮,珮綝纚以煇煌。”李周翰注:“嵒嵒,高貌。”晋潘岳《怀旧赋》:“巖巖双表,列列行楸。”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唐张说《赠华州刺史杨君碑》:“碑闕嵓嵓,蔽满华山之下。”明唐寅《姑苏八咏》之一:“天平之山何其高,巖巖突兀凌青霄。”2.威严。汉蔡邕《司
【岳镇】镇”。1.指封疆大吏。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岳镇闕而不知所取,臺省空而不知所求。”唐韩愈《咏雪赠张籍》诗:“未能裨岳镇,强欲效盐梅。”2.指四岳等名山。《新唐书·礼乐志一》:“中祀社稷、日月、星辰、岳镇、海瀆、帝社、先蚕。”
【方舆】地。《文选·束晳<补亡诗>之五》:“漫漫方舆,迴迴洪覆。”李周翰注:“方舆,地也。”宋欧阳修《省试司空掌舆地图赋》:“穷人跡於遐域,包坤载於方舆。”《明史·外国传五·占城》:“别有占夺方舆之奏,微及父卒事。”2.指地方政事。明区大相《南行感怀》诗:“先朝烦镇守,重任典方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