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多奇士,惜哉亦虚名

燕赵多奇士,惜哉亦虚名

诗句读音
燕赵多奇士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yān zhàoduōqí shì
惜哉亦虚名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xīzāiyìxū míng

燕赵多奇士,惜哉亦虚名释义

【燕赵】燕赵二国。亦泛指其所在地区,即今河北省北部及山西省西部一带。《史记·春申君列传》:“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约天下,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燕赵也。”唐崔湜《景龙二年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诗:“余本燕赵人,秉心愚且直。”明章美中《秋思》诗:“凉风起燕赵,万里浮云阴。”朱德《太行春感》诗:“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2.《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有“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句,后因以“燕赵”指美女或舞女歌姬。南朝梁武帝《戏作》诗:“长袂必留客,清哇咸绕梁。燕赵羞容止,西妲惭芬芳。”宋苏舜钦《昇阳殿故址》诗:“髑

【多】〔古文〕《廣韻》《正韻》得何切《集韻》《韻會》當何切,朵平聲。《爾雅·釋詁》衆也。《詩·小雅》謀夫孔多。《增韻》不少也。《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又勝也。《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又刻求也。《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又稱美也。《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又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又荒俗呼

【奇士】非常之士。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史记·货殖列传》:“无巖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宋苏轼《破琴诗》序:“子玉名瑾,善作诗及行草书……仲殊本书生,弃家学佛,通脱无所著,皆奇士也。”鲁迅《徬徨·孤独者》:“屋中间的圆桌还在,先前曾经常常围绕着忧郁慷慨的青年,怀才不遇的奇士和腌臜吵闹的孩子们的,现在却见得很闲静。”

【惜】《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昔。《說文》痛也。从心昔聲。《廣韻》悋也。《增韻》憐也,愛也。一曰貪也。又叶息約切,音削。《曹植·贈丁儀詩》思慕延陵子,寶劒非所惜。子其寧爾心,親交義不薄。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虚名】际不符的声誉。《鹖冠子·度万》:“虚名相高,精白为黑。”汉徐干《中论·亡国》:“莽之为人也,内实姦邪,外慕古义,亦聘求名儒,徵命术士……徒张设虚名以夸海内,莽亦卒以灭亡。”宋秦观《财用上》:“晋人王衍者,口不言钱而指以为阿堵物,臣窃笑之,以为此乃姦人故为矫亢,盗虚名於暗世也。”茅盾《八十自述》诗:“忽然已八十,始愿所未及。俯仰愧平生,虚名不副实。”2.没有实际内容或与实际内容不合的名称、名义等。《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卫君入朝於周,周行人问其号,对曰:‘诸侯辟疆。’周行人却之曰:‘诸侯不得与天子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