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为监察迁殿中侍御史。
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
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
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为李缢杀。
颜真卿相关资料
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为监察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被李希烈缢杀。 唐代宗大历元年(765年),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在抚… 详细介绍
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此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陵县,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此碑原在… 详细介绍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 详细介绍
为什么颜真卿的楷书被称为颜体? 颜真卿(709-785 ),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五世祖为北齐的颜之推,为著名的文学家、小学家。颜真卿于开元年间进士及弟,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卿史。后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官拜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为鲁国公,故称颜鲁公。颜真卿一生忠烈,人品极高,深得时人及后人景仰。颜真卿先从其外曾祖殷令名学习书法,遍临魏晋及唐诸名家… 详细介绍
文武双全 横扫燕赵建奇功人如其字 刚正威武有气节颜真卿被世代推崇的是书法,其实他在起浮的政治生涯中所作出的努力,也是被人称道的。但在朝为官势必会成为众矢之的,颜真卿也终究躲不过这一劫,宰相卢杞借反臣李希烈之手害了他。 固守平原 率军大破安禄山颜真卿,字清臣,祖籍山东临沂,三岁时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一生历任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二十六岁时他中了进士,又… 详细介绍
颜真卿的热门古诗
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
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
清风何处起,拂槛复萦洲。__裴幼清回入飘华幕,轻来叠晚流。__杨凭桃竹今已展,羽翣且从收。__杨凝经竹吹弥切,过松韵更幽。__左辅元直散青蘋末,偏随白浪头。__陆士修山山催雨过,浦浦发行舟。__权器动树蝉争噪,开帘客罢愁。__陆羽度弦方解愠,临水已迎秋。__颜真卿凉为开襟至,清因作颂留。__皎然周回随远梦,骚屑满离忧。__耿湋岂独销繁暑,偏能入迥楼。__乔(失姓)王风今若此,谁不荷明休。__陆涓
高歌阆风步瀛洲,__皎然燂鹏爚鲲餐未休。__颜真卿四方上下无外头,__李崿一啜顿涸沧溟流。__张荐
逢糟遇曲便酩酊,__刘全白覆车坠马皆不醒。__颜真卿倒著接罒离发垂领,__皎然狂心乱语无人并。__陆羽
五杂组,绣与锦。往复还,兴又寝。不得已,病伏枕。
五杂组,甘咸醋。往复还,乌与兔。不得已,韶光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