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村暮烟合,乌鸟寒寂历

遥村暮烟合,乌鸟寒寂历

诗句读音
乌鸟寒寂历平仄:平 仄 平 仄 仄
拼音: wū niǎohánjì lì
遥村暮烟合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入二十七合
拼音: yáocūnmù yānhé|gě

遥村暮烟合,乌鸟寒寂历释义

【乌鸟】1.乌鸦之属。《周礼·夏官·罗氏》:“罗氏掌罗乌鸟。”郑玄注:“乌谓卑居鹊之属。”贾公彦疏:“卑居雅乌云鹊者,即山鹊卑居之类。”唐李郢《寒食野望》诗:“乌鸟乱啼人未远,野风吹散白棠梨。”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之二四:“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2.古称乌鸟反哺,因以喻孝亲之人子。晋傅咸《申怀赋》:“尽乌鸟之至情,竭欢敬於膝下。”唐孟浩然《送王五昆季省觐》诗:“斜日催乌鸟,清江照綵衣。”明张居正《谢准假归葬疏》:“顾臣昔者急切求归,祇欲遂乌鸟思亲之念。”

【寒】〔古文〕《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音韓。《說文》東也。本作。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又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又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

【寂历】1.凋零疏落。《文选·江淹〈王徵君微〉诗》:“寂歷百草晦,欻吸鵾鸡悲。”李善注:“寂歷,彫疏貌。”一说闲旷貌,见吕向注。宋陆游《游万里桥南刘氏小园》诗:“我归门復掩,寂歷挂斜阳。”黄药眠《黄花岗的秋风暮雨》:“寂历的黄花夹着细雨飘零,守墓的园丁深锁园门何去?”2.犹寂静;冷清。南朝梁江淹《灯赋》:“冬膏既凝,冬箭未度,悁连冬心,寂歷冬暮。”唐孟郊《过彭泽》诗:“扬帆过彭泽,舟人讶嘆息。不见种柳人,霜风空寂歷。”金边元鼎《晚行》诗:“隔浦行闻晚寺鐘,断坡寂歷对寒松。”清钱谦益《梅圃谿堂》诗:“梅花村落傍渔庄

【遥】〔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謠。《說文》遠也。《禮·王制》千里而遙。《左傳·昭二十五年》遠哉遙遙。又逍遙,徜徉也。互詳逍字註。

【村】《唐韻》此尊切《集韻》麤尊切《正韻》倉尊切,寸平聲。《廣韻》墅也。《增韻》聚落也。字从邑从屯。經史無村字,俗通用。《晉·陶潛·歸田園詩》曖曖遠人村。《桃花源記》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暮烟】亦作“墓烟”。傍晚的烟霭。南朝梁何逊《慈姥矶》诗:“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唐王昌龄《留别郭八》诗:“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前蜀韦庄《夜景》诗:“谁家一笛吹残暑,何处双砧擣暮烟。”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至靖,暮烟四合矣。”见“暮烟”。

【合】《唐韻》閤切《集韻》《韻會》曷閤切《正韻》胡閣切,音盒。《說文》合口也。又《玉篇》同也。《易·乾卦》保合太和。《詩·小雅》妻子好合。又配也。《詩·大雅》天作之合。《前漢·貨殖傳》蘗麴鹽豉千合。《註》師古曰:蘗麴以斤石稱之,輕重齊則爲合。鹽豉以斗斛量之,多少等亦爲合。合者,相配耦之言耳。又會也。《禮·王制》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註》合,會也。又聚也。《論語》始有曰:苟合矣。《註》合,聚也。又答也。《左傳·宣二年》旣合而來奔。《註》合,答也。又閉也。《前漢·兒寬傳》封禪告成,合祛于天地神明。《註》李奇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