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带愁疾减,容颜衰悴催
腰带愁疾减,容颜衰悴催释义
【容颜】容貌神色。战国楚宋玉《神女赋》:“整衣服,敛容颜。”晋陶潜《拟古》诗之五:“辛苦无此比,常有好容颜。”唐韩愈《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秩卑俸薄食口众,岂有酒食开容颜。”《水浒传》第三五回:“张社长见宋江容颜不乐,眼泪暗流。”《红楼梦》第六九回:“﹝贾璉﹞回来见了凤姐,未免脸上有些愧色。谁知凤姐反不似往日容颜,同尤二姐一同出来,叙了寒温。”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后来一直卧病,容颜顿改,人也憔悴瘦弱,脸色比曾家一般人还要苍白。”
【衰悴】亦作“衰瘁”。1.衰败,不兴旺。《南史·殷钧传》:“殷族衰悴,诚不如昔。”2.衰弱憔悴。唐牛僧孺《玄怪录·崔书生》:“后崔生觉慈母颜衰瘁,因伏问几下。”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殊不见衰悴忧慽之态。”《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近日顿觉衰悴,万一溘先朝露,辜负陛下眷恤怜悯之意,臣死不瞑。”
【催】《唐韻》《集韻》《韻會》倉回切,音崔。促也,迫也。 本作趣,古有趣無催,催促皆後人所增。催趣同聲,實一字。
【腰】《集韻》《韻會》伊消切《正韻》伊堯切,音要。《說文》身中也。象人要自之形。《徐曰》要爲中關,所以自持也。《玉篇》骻也。《釋名》腰,約也,在體之中,約結而小也。又馬名。《古今注》古駿馬有飛兔腰褭。又天下形勢亦稱腰。《戰國策》梁者,山東之腰也。 《玉篇》本作要。《廣韻》或作。
【带】《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蓋切,音。《說文》紳也。男子搫帶,婦人帶絲,象繫佩之形。佩必有巾,故帶从巾。《徐鉉曰》卌,其帶上連屬固結處。《釋名》帶,蔕也。著於衣,如物之繫蔕也。《易·訟卦》或錫之鞶帶。《疏》鞶帶大帶也。《禮·玉藻》凡帶有率,無箴功。《疏》謂其帶旣襌,亦以箴緶緝其側,但繂襵之,無別裨飾之箴功。又《揚子·方言》厲謂之帶。《註》小爾雅,帶之垂者曰厲。《詩·小雅》垂帶而厲。又佩也。《禮·月令》帶以弓。又《揚子·方言》行也。《註》隨人行也。又蟲名。《莊子·齊物論》螂蛆甘帶。又書帶,草名。《三齊
【愁疾】愁。《北史·儒林传下·王孝籍》:“愁疾甚乎厉鬼,人生异夫金石。”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清姚椿《题杜陆两家诗集》诗:“朝廷尚多难,生理困愁疾。”2.因愁苦而引起的疾病。宋朱熹《秋怀》诗之一:“秋风吹庭户,客子怀故乡。矧此卧愁疾,徘徊守空房。”
【减】《玉篇》古斬切,音減。俗減字。(減)《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斬切,音鹼。《說文》損也。《玉篇》少也,輕也。《禮·樂記》禮主其減。又水名。《山海經》番條之山,減水出焉。又岐山亦出減水,東南流注于江。又姓。《史記·酷吏傳》減宣。又《廣韻》《集韻》下斬切,音豏。又《集韻》公陷切,音。義同。 俗作减,非。(減)漢典考證:〔又姓。《前漢·酷吏傳》減宣。〕 謹按漢書作咸,史記作減。前漢改史記。 考證:〔又姓。《前漢·酷吏傳》減宣。〕 謹按漢書作咸,史記作減。前漢改史記。 z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