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井迥临丹阙外,玉绳斜挂琐窗中

瑶井迥临丹阙外,玉绳斜挂琐窗中

诗句读音
瑶井迥临丹阙外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韵脚:去十四泰
拼音: yáo jǐngjiǒnglíndān quēwài
玉绳斜挂琐窗中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一東
拼音: yùshéngxiéguàsuǒ chuāng1|4

瑶井迥临丹阙外,玉绳斜挂琐窗中释义

【瑶井】星座名。即玉井,由四星组成,在参宿西左足下。南朝宋鲍照《阳岐守风》诗:“差池玉绳高,掩蔼瑶井没。”唐李白《明堂赋》:“目瑶井之荧荧,拖玉绳之离离。”宋司马光《华星篇时视役河上寄郡中诸同舍》诗:“瑶井逈临丹闕外,玉绳斜挂琐牕中。”参见“玉井”。

【迥】《廣韻》戸頃切《集韻》《韻會》戸茗切《正韻》戸頂切,音泂。《增韻》寥遠也。又《廣韻》光也,輝也。 通作泂。俗作逈。

【丹阙】1.赤色的宫阙。唐太宗《秋月即目》诗:“爽气浮丹闕,秋光澹紫宫。”《敦煌曲子词·献忠心》:“朝圣明主,望丹闕,步步泪,满衣襟。”2.借指皇帝所居的宫廷。明吕大器《晚至阆州》诗:“一叶嘉陵下,冰心对緑漪。岂无丹闕恋,终抱白云思。”

【玉】〔古文〕《唐韻》《正韻》魚欲切《集韻》《韻會》虞欲切,音獄。《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易·鼎卦》鼎玉鉉。《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又《說卦》乾爲玉爲金。《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詩·大雅》金玉其相。《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

【绳】《廣韻》食陵切《集韻》《韻會》《正韻》神陵切,音乗。《說文》索也。《急就篇註》繩謂紨兩股以上。總而合之者也。一曰麻絲曰繩,草謂之索。《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書·說命》惟木從繩則正。《禮·經解》繩墨之於曲直。《前漢·律歷志》規圓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準。又《書·囧命》繩愆糾謬。《疏》木不正者,以繩正之。繩謂彈正。又《詩·周南》宜爾子孫繩繩兮。《傳》繩繩,戒愼也。《朱傳》不絕貌。又《大雅》繩其祖武。《傳》繩,戒也。《朱傳》繩,繼也。又《禮·樂記》省其文采,以繩德厚。《註》繩,猶度也。《史記·樂書註》王肅曰

【斜】《唐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邪。《說文》抒也。《玉篇》散也,不正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枝牚杈枒而斜據。又《集韻》《韻會》余遮切《正韻》于遮切,音耶。梁州谷名。在武功西南。《前漢·揚雄傳》西自褒斜。《註》南山谷名也。《班固·西都賦》右界褒斜,隴首之險。《註》梁州記曰:萬石城泝漢,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長四百七十里。又《集韻》時遮切,音闍。伊雅斜,單于名。又直加切,音秅。義同。

【挂】《唐韻》《集韻》《韻會》古賣切《正韻》古畫切,音卦。《說文》畫也。《正字通》圭从二土,有畺畫義。又《玉篇》懸也。《儀禮·少牢禮》挂於季指。《戰國策》無把銚挂耨之勢,而有積栗之實。通作掛。又剛挂,矢鏃名。《潘岳·射雉賦》屬剛挂以潛擬。《註》一作罫。又《集韻》胡卦切,音畫。礙也。同罫。與絓通。又涓畦切,音圭。別也。《莊子·漁父篇》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或作刲。一曰中鉤取物也。(掛)《唐韻》《集韻》《韻會》古賣切《正韻》古畫切,音卦。別也。又揲筮,置著小指閒也。《易·繫辭》掛一以象三。《註》置而不用曰掛

【琐窗】“琐牕”。镂刻有连琐图案的窗棂。南朝宋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琐窗。”宋辛弃疾《贺新郎·赋琵琶》词:“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元周巽《玉堂梅》诗:“归到琐牕清不寐,花边呵冻写鸞笺。”《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人在琐窗深处好,闷回罗帐静中吟。”典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