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怜萍青青,厌听鼁合合

遥怜萍青青,厌听鼁合合

诗句读音
遥怜萍青青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yáolián2qīng qīng
厌听鼁合合平仄:仄 平 仄 仄
拼音: 4tīngqùhé hé

遥怜萍青青,厌听鼁合合释义

【遥】〔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謠。《說文》遠也。《禮·王制》千里而遙。《左傳·昭二十五年》遠哉遙遙。又逍遙,徜徉也。互詳逍字註。

【怜】《唐韻》《集韻》郞丁切,音靈。《玉篇》心了也。又《集韻》靈年切,音連。與憐同。《韋應物休暇東齋詩》捫竹怜粉汚。又《五音集韻》朗鼎切,音。憭也。(憐)〔古文〕《唐韻》落賢切《集韻》《韻會》《正韻》靈年切,音蓮。《說文》哀也。《吳越春秋河上歌》同病相憐。又《廣韻》愛也。《魯連子引古諺》心誠憐,白髮元。又《集韻》離珍切,音鄰。義同。《楚辭·九辯》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叶上生。 俗作怜。

【萍】《唐韻》薄經切《集韻》旁經切,音甁。《玉篇》萍草。《本草註》萍卽楊花所化,一葉經宿卽生數葉,葉下有微鬚,卽其根也。《禮·月令》萍始生。《周禮·萍氏註》萍之草無根而浮,取名於其不沉溺。《後漢·鄭傳》萍浮南北。又靑萍,劒名。又地名。《竹書紀年》蒐于萍澤。《晉書·地理志》萍鄕,屬安成郡。又《集韻》《正韻》與苹同。《韻會》苹、萍本是一物,字異而音義相同。◎按《詩》食野之苹,毛氏傳云:苹,也。鄭氏箋云:苹,藾蕭也。疏云:萍是水中之草,非鹿所食。故鄭氏不从毛氏,觀下食蒿食芩,皆陸草可知,則苹當依經疏藾蕭,萍是浮萍,絕

【青青】1.形容颜色很青。《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鬱鬱园中柳。”唐刘商《山中寄元二侍御》诗之一:“桃李向秋彫落尽,一枝松色独青青。”郭沫若《星空·<广寒宫>诗剧》:“天宇色青青,星星次第明。”2.借指杨柳。古人惜别多折杨柳相赠。宋贺铸《减字木兰花》词:“西门官柳,满把青青临别手。”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惊春梦题诗锦屏,整归鞭重问青青。”3.浓黑貌。南朝宋何长瑜《嘲府僚诗》:“陆展染白髮,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復出。”宋辛弃疾《临江仙·簪花

【厌】《唐韻》於葉切《集韻》《韻會》益涉切,饜入聲。《說文》笮也。从厂,聲。《徐曰》笮,鎭也。壓也。一曰伏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將以厭衆。《前漢·杜鄴傳》折衝厭難。《註》厭者,壓也。鎭壓難,使之銷靡也。又《正韻》順從貌。《荀子·儒效篇》天下厭然猶一也。又《增韻》禳也,當也。《史記·高祖紀》於是因東游以厭之。又合也。《周禮·春官巾車》王后厭翟。《註》次其羽,使相迫也。又損也。《左傳·文二年》及晉處父盟以厭之。《註》厭猶損也。又《儀禮·鄕飮酒禮》賔厭介入門左。《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疏》引手曰厭者,以手向身引

【鼁】《廣韻》丘据切《集韻》丘據切,音。《爾雅·釋魚》鼁,蟾諸。《郭註》似鰕蟇,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蚥。《疏》鼁,一名蟾諸。又《集韻》《類篇》口舉切,區上聲。義同。字原刻从去从攵。參見《考證》。漢典考證:〔音〈去攵〉〕 謹按廣韻集韻鼁同音〈去攵〉改。〔淮南謂之去蚊。〕 謹照爾雅註原文蚊改蚥。 考證:〔音〈去攵〉〕 謹按廣韻集韻鼁同音〈去攵〉改。〔淮南謂之去蚊。〕 謹照爾雅註原文蚊改蚥。

【合合】1.协合貌。前蜀贯休《送郑使君》诗:“謳歌合合千门乐,鼙角雄雄一阁雷。”前蜀贯休《富贵曲》之一:“紈綺杂杂,鐘鼓合合。”2.纷错貌。前蜀贯休《长安道》诗:“憧憧合合,八表一辙。黄尘雾合,车马火热。”閤閤:象声词。蛙鸣声。唐韩愈《杂诗》之四:“蛙黽鸣无谓,閤閤祇乱人。”宋陆游《宿能仁寺》诗:“遥怜萍青青,厌听鼃閤閤。”金赵秉文《寓望》诗:“蒲根閤閤乱蛙鸣,点水杨花半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