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路强干情本薄,旧山归去意偏长
诗句 | 读音 |
---|---|
要路强干情本薄 |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入十九鐸 拼音: yào lùqiáng gànqíng běnbáo|bó|bò |
旧山归去意偏长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jiù shānguīqùyìpiān cháng |
要路强干情本薄,旧山归去意偏长释义
【要路】,拦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山王》:“翁患马少,会都中解马赴江南,遣一旅要路篡取之。由是九山王之名大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后闻妇不屈死,益悲。冤塞胸吭,无路可伸。每思要路刺杀宋,而虑其扈从繁,儿又罔託。”1.重要的道路;主要的道路。《北史·李崇传》:“崇乃村置一楼,楼悬一鼓,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闻鼓皆守要路。”唐杜甫《寄司马山人》诗:“悬旌要路口,倚剑短亭中。”茅盾《子夜》十:“镇里的一营兵只够守住那条到县里去的要路。”2.显要的地位。《新唐书·崔湜传》:“丈夫当先据要路以制人,
【强干】干”。1.喻加强中央统治力量。唐杜甫《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诗:“此流须卒斩,神器资强干。”参见“强干弱枝”。2.精明干练。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新唐书·李回传》:“为人彊干,所涖无不办。”清魏源《圣武记》卷七:“忠顺有餘,强干不足。”3.强横的干人;悍仆。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先君出宰》:“其时李文清方闲居於邑中,其家强干数十,把握县道,难从之请,盖无虚月。先人惟理自循,不能一一尽奉其命也。”
【情本】事情的根由。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铨赋》:“序以建言,首引情本;乱以理篇,写送文势。”
【薄】《唐韻》傍各切,音泊。林薄也。《楚辭註》林草不交錯曰薄。《揚雄·甘泉賦》列新雉于林薄。《註》草叢生曰薄。又簾也。《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爲生。《索隱曰》織蠶薄也。又厚薄。又少也。《詩·周南》薄澣我衣。又聊也。《詩·周南》薄言采之。又輕也。《前漢·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又嫌也。《前漢·張安世傳》薄朕忘故。又《揚子·方言》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又《博雅》薉也。又集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奄薄水渚。又《史記·蘇秦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又被也。《
【旧山】故乡;故居。《文选·谢灵运<过始宁墅>诗》:“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吕延济注:“谓枉曲船帆,来过旧居。”唐高适《封丘作》诗:“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迴。”唐贾岛《寄宋州田中丞》诗:“旧山期已久,门掩数畦蔬。”2.旧茔。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先君先夫人皆未还建鄴旧山,旅葬江陵东郭。”按,《汉书·地理志下》“非独为奉山园”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黄图》谓陵冢为山。”汉
【去】《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又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集韻》徹也。又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又《集韻》或作弆。《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又《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
【意】《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音。志之發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禮運》非意之也。《註》意,心所無慮也。《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又與抑通。《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論語》抑與之歟。《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又《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又叶乙力切,音億。《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
【偏长】面的特长。唐韩愈《与袁相公书》:“又习於吏职,识时知变,非如儒生文士,止有偏长。”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夹带怀挟》:“或驳杂纠纷,或偏长曲技,尤不足以崇圣学而励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