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思存稽古,洋洋播颂声
尧思存稽古,洋洋播颂声释义
【尧】〔古文〕《廣韻》五聊切《集韻》倪幺切,音僥。《說文》高也。从垚,在兀上。高遠也。《白虎通》堯猶嶢也。嶢嶢,至高貌。古唐帝。《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又姓。魏堯暄,上黨人,以武功著。又《諡法》翼善傳聖,善行德義,皆曰堯。又人名。《前漢·高帝紀》帝擢趙堯爲御史大夫,曰無以易堯。《宋史》堯叟,堯咨,堯佐,兄弟皆有聲,世謂氏三堯。又山名。《山海經》美山東北百里曰大堯山,今直隸眞定唐山,縣亦名堯山以堯始封得名。 或作。本作垚,小篆加兀,作堯。兀,會高意。一曰从三土積累而上,象高形。
【思存】,念念不忘。存,铭记在心。《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郑玄笺:“此如云者,皆非我思所存也。”《文选·沉约<和谢宣城>》:“神交疲梦寐,路远隔思存。”吕向注:“思虑所存也。”典
【稽古】考察古事。《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汉书·武帝纪赞》:“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闕焉。”《晋书·裴頠传》:“博学稽古,自少知名。”《明史·邓继曾传》:“割恩以定礼,稽古以崇孝。”清方文《单质生见访僧舍并惠三忠集畣此》诗:“稽古式芳躅,怀忠耿遐眷。”
【洋洋】养养”。1.盛大貌。《诗·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毛传:“洋洋,盛大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魏文之才,洋洋清綺,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宋苏轼《卓锡泉铭》:“辩来四年,泉水洋洋,烹煑濯溉,饮及牛羊。”王闿运《丁锐义传》:“鋭义曰:‘古隆贤自奋而来,再败於我,既愳且耻,故出不得已之计,招聚残贼,洋洋而来,以外示有餘,非有谋也。’”2.广远无涯貌。《诗·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毛传:“洋洋,广也。”《楚辞·大招》:“西方流沙,漭洋洋只。”王逸注:“洋洋,无涯貌也。”清龚自珍《赠
【播】〔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補過切,波去聲。《說文》種也。一曰布也。《廣韻》揚也。《詩·豳風》其始播百穀。《書·盤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又放也,棄也。《書·泰誓》播棄犂老。又《多方》屑播天命。又散也。《書·禹貢》又北播爲九河。《禮·禮運》播五行于四時。《疏》播散五行之氣於四時也。《釋文》舒也。又《增韻》逋也,遷也。《書·大誥》予惟以爾庶邦,于伐殷逋播臣。又州名。西南徼外夜郞且蘭地,唐置播州。《韓愈·柳子厚墓誌》劉禹錫當詣播州,子厚願以柳易播。又明萬歷中,平播置遵義平越二府。又姓。播武,殷賢
【颂声】赞美之声。《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何休注:“颂声者,太平歌颂之声。帝王之高致也。”汉扬雄《法言·孝至》:“周康之时,颂声作乎下。”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彷彿风尘,用垂颂声。”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