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送扁舟安陆郡,天边何处穆陵关

遥送扁舟安陆郡,天边何处穆陵关

诗句读音
天边何处穆陵关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tiān biānhé|hē|hèchǔ|chùmùlíngguān
遥送扁舟安陆郡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韵脚:去二十三問
拼音: yáo sòngpiān zhōuānlùjùn

遥送扁舟安陆郡,天边何处穆陵关释义

【天边】1.谓天空与地平线交会的远处。南朝梁何逊《晓发》诗:“水底见行云,天边看远树。”唐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诗:“天边树若齐,江畔洲如月。”曹禺《雷雨》第三幕:“白色的帆张得满满的,象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2.犹言天涯。指极远的地方。唐杜甫《天边行》:“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二·宾月堂诗》:“人生自是人间月,客亦天边寄此身。”曹禺《原野》第一幕:“你的心又飞了,想坐火车飞到天边死去。”3.指在皇帝左右。前蜀韦庄《王拾遗枉访病中延候不得因成寄谢》诗: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处】《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

【穆】〔古文〕《廣韻》《集韻》《韻會》莫六切《正韻》莫卜切,音目。《說文》禾也。又《廣韻》美也。《詩·大雅》穆穆文王。《爾雅·釋詁》穆穆,美也。《疏》語言容止之美盛。又《釋訓》穆穆,敬也。《註》容儀敬謹也。又多也。《禮·曲禮》天子穆穆。《疏》穆穆,威議多貌。又《廣韻》和也。《詩·大雅》穆如淸風。《箋》和也。又《廣韻》厚也,淸也。又悅也。《管子·君臣篇》穆君之色。又昭穆,廟序也。一世昭,二世穆。《禮·祭義》祭之日,君牽牲,穆答君。《註》穆,子姓也。《疏》父昭,子穆。姓,生也。是昭穆所生謂子孫。又《諡法》布德執義,

【陵】〔古文〕夌《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閭承切,音凌。《爾雅·釋地》大阜曰陵。《釋名》陵,崇也,體崇高也。《書·堯典》蕩蕩懷山襄陵。又《爾雅·釋丘》後高陵丘。《又》如陵陵丘。又東陵,地名。《書·禹貢》過九江,至于東陵。又《玉篇》冢也。《齊語》陵爲之終。《註》以爲葬也。又《玉篇》犯也。《廣韻》侮也,侵也。《易·賁象》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書·畢命》以蕩陵德。《傳》陵,邈也。《禮·學記》不陵節而施之謂孫。《註》陵,躐也。又《荀子·宥坐篇》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註》王肅曰:陵遲,陂阤也。《史記

【关】《唐韻》古還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還切,音瘝。《說文》以木橫持門戸也。《韻會》要會也。又《玉篇》扃也。《正韻》塞門也,門牡也。又關津。《周禮·地官·司關》司關掌國貨之節。以聮門市。《註》界上之門也。《禮·王制》關譏而不征。《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又墓門也。《周禮·春官·巾車》及墓,嘑啓關陳車。《註》關,墓門也。又《集韻》通也。《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疏》關通衡石之用,使之和平。《易·同人註》雖是同人卦下之辭,不關六二之義。又《韻會》關,所以閉也。《楚辭·招魂》虎豹九關。《註》使神虎豹,執其關

【遥送】视着离去的人一直到远处。茅盾《子夜》十六:“周仲伟站在月台上哈哈笑着遥送他们八个,直到望不见了,他方才回进屋子去。”汉

【扁舟】小船。《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於江湖。”唐王昌龄《卢溪主人》诗:“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宋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俺们一叶扁舟桃源路,这才是江湖满地,几个渔翁。”刘大白《秋之泪·西湖秋泛(二)》诗:“叶叶扁舟叶叶篷,掩映著一叶叶的斜阳,摇曳著一叶叶的西风。”编列众舟为一舟。犹方舟、维舟。汉徐干《中论·修本》:“乘扁舟而济者,其身也安;粹大道而动者

【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又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又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又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又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又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

【陆】〔古文〕《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力竹切,音六。《玉篇》厚也。《廣韻》高也。《爾雅·釋地》高平曰陸。《釋名》陸,漉也。水流漉而出也。《易·漸卦》鴻漸于陸。《詩·豳風》鴻飛遵陸。又地名。《孟子》孟子之平陸。《註》齊下邑。又藪名。《爾雅·釋地》晉有大陸。《左傳·定二年》魏獻子田於大陸。又縣名。《隋書·地理志》趙郡大陸縣。又州名。唐置。又漢侯國,在壽光。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又陸,外國名。《前漢·西域傳》陸國王,治天山東乾當國。又《玉篇》星也。《爾雅·釋天》北陸,虛也。西陸,昴也。《疏

【郡】《唐韻》渠運切《集韻》《韻會》《正韻》具運切,羣去聲。《釋名》郡,羣也。人所羣聚也。《韻會》《說文》云: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爲百縣,縣有四郡,是縣大而郡小也。秦幷天下,置三十六郡,以統其縣。漢遂因之。自隋唐以來,廢置不一。宋元設府于州,明制屬州於府,而郡之名遂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