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忘三际,超越上乘
杳忘三际,超越上乘释义
【杳】《唐韻》烏皎切《集韻》《韻會》《正韻》伊鳥切,音窅。《說文》冥也。《張衡·思賦》日杳杳而西匿。《淮南子·天文訓》日晡則反景上照於桑楡,故杳字日在木下。又《玉篇》深廣貌。《管子·內業篇》杳乎如入於淵。又叶委羽切,迂上聲。《王逸·九思》意逍遙兮欲歸,衆穢盛兮杳杳。思哽饐兮詰詘,涕流瀾兮如雨。漢典考證:〔《集韻》《韻會》《正韻》伊烏切,音窅。〕 謹照原文烏改鳥。 考證:〔《集韻》《韻會》《正韻》伊烏切,音窅。〕 謹照原文烏改鳥。
【忘】《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說文》不識也。《增韻》忽也。又遺也。《書·微子之命》予嘉乃德,曰篤不忘。謂不遺也。又《儀禮·士冠禮》壽考不忘。《註》長有令名,不忽然而遽盡也。又善忘,病也。《莊子·達生篇》氣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又坐忘,無思慮也。《莊子·大宗師》回坐忘。又《廣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音妄。《韻會》棄忘也。《增韻》遺忘也。《周禮·地官·司刺》三宥,一曰遺忘。又志不在也。《左傳·隱七年》鄭伯盟,歃如忘。《註》志不在于歃血也。又《韓愈·別竇司直詩》中盤進橙栗,投擲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超越】高远;高超。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体别》:“休动之人,志慕超越。”宋叶适《胡壡名说》:“思致超越,学而不倦。”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熟读太白长篇,则胸次含宏,神思超越,下笔殊有气也。”老舍《四世同堂》四八:“他不是个哲人,他没有特别超越的胆识,去斥责日本人。”2.超过;胜过。《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圣敬日躋,超越周成。”宋叶适《与赵丞相书》:“盖前日之忝窃科第,视其等伦,已超越甚矣。”清刘大櫆《<曹氏诗>序》:“宗伯以诗名海内,其持论颇严,而黄子特见褒评,固知黄子之超越儕流。”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
【上乘】1.古以四马共驾一车为上乘。《左传·哀公十七年》“良夫乘衷甸两牡”唐孔颖达疏:“兵车一辕而二马夹之,其外更有二驂,是为四马……盖以四马为上乘,两马为中乘。大事驾四,小事驾二,为等差故也。”2.上等马。《左传·哀公六年》:“陈僖子使召公子阳生。阳生驾而见南郭且于,曰:‘尝献马於季孙,不入於上乘,故又献此,请与子乘之。’”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冀之北土纯色者为上乘,居天闲,以驾王之乘舆。”1.佛教语。即大乘。唐李邕《岳麓寺碑》:“﹝若法愍禪师﹞注《大道经》,究上乘理,永託兹岭,克终厥生。”五代李中《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