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闻虏到平陵下,不待诏书行上马
诗句 | 读音 |
---|---|
不待诏书行上马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bù dàizhào shūháng|xíngshàng mǎ |
遥闻虏到平陵下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三十五馬 拼音: yáowén3dàopíng língxià |
遥闻虏到平陵下,不待诏书行上马释义
【不待】1.用不着;不用。《尹文子·大道上》:“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尧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唐韩愈《处士卢君墓志铭》:“处士少而孤,母夫人怜之,读书学文,皆不待强教,卒以自成。”《老残游记》第十四回:“那死人,更不待説,漂的满河都是。”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三八》:“现在我国不仅有许多到了学习年龄的儿童没有学校可进,而且还有一大批超过学龄的少年和青年也没有学校可进,成年人更不待说了。”2.不想;不愿意。
【诏书】令。《史记·儒林列传》:“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詔书,四曰戒敕。”《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不一日,哲宗皇帝晏驾,新天子即位,颁下詔书,大赦天下。”陈白尘《大风歌》第一部第二章:“吕雉冷笑道:‘陈平、周勃是奉先皇帝诏书前去斩樊哙,三妹今日进宫,究竟是来吊丧,还是向先皇帝算帐?’”
【行】《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
【上马】上等马,良马。《北史·成淹传》:“赐淹龙厩上马一疋,并鞍勒宛具,朝服一袭。”1.骑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魏书·傅永传》:“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脩期耳。”唐韩愈《酬蓝田崔丞立之咏雪见寄》诗:“出门愁落道,上马恐平韉。”2.起程,出发。明刘基《晨诣祥符寺》诗:“上马鸡始鸣,入寺鐘未歇。”3.比喻着手进行某项较大的工作或工程。《人民文学》1981年第1期:“这个仓促上马的大水库,几年来把河东人拖垮了。”
【遥】〔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謠。《說文》遠也。《禮·王制》千里而遙。《左傳·昭二十五年》遠哉遙遙。又逍遙,徜徉也。互詳逍字註。
【闻】〔古文〕《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又《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又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又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又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又《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
【虏】《唐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音魯。虜掠也。《漢書·晉灼註》生得曰虜,斬首曰獲。又地名。《水經注》淄水又東逕臨淄縣故城,其外郭卽晉獻公所徙臨淄城也,世謂之虜城。 《六書正譌》生得者,則以索貫而拘之,故字从毌从力。俗从男,非。
【到】《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又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平陵】1.平地和丘陵。汉晁错《言兵事书》:“平陵相远,川谷居间,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平陵扩然,岗埠远迭。”2.西汉五陵之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汉昭帝筑陵置县,死后葬此。《三辅黄图·陵墓》:“昭帝平陵在长安西北七十里。”3.借指京都。唐李嘉祐《送王端赴朝》诗:“独遣吴州客,平陵结梦思。”唐皇甫冉《酬裴十四》诗:“旧国想平陵,春山满阳羡。”
【下】〔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